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甲型HlNl流感患者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和术中管理。方法对8例妊娠晚期合并甲型HlNl流感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选择:承症患者4例中,椎管内麻醉2例,全身麻醉2例;危重症患者4例全部选择全身麻醉。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呼吸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新生儿窒息2例,经抢救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肺部体征较轻、呼吸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选择椎管内麻醉;合并呼吸衰竭或呼吸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采用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呼吸模式进行呼吸管理,术后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阿片类药物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A组硬膜外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联合吗啡2mg,B组联合舒芬太尼5μg,C组联合芬太尼0.05mg。记录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和并发症。结果VAS评分术后9h时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P〈0.05);术后12h和24h时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运动阻滞程度和并发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低浓度局麻药可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是剖宫产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7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及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单次硬膜外阻滞对腰椎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腰椎管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应用 0 .3 0 %布比卡因、B组用 0 .3 75 %布比卡因、C组用 0 .3 75 %布比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行单次硬膜外阻滞。观察镇痛及足趾指令性活动情况、记录阻滞起效、完善及完全消失时间。结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PS) :切皮时C组低于A、B两组 ,探查椎管及缝皮时B、C两组均低于A组 ( P <0 .0 5或 P <0 .0 1)。足趾指令性活动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C组明显短于A、B两组 (P <0 .0 1) ;三组阻滞完全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0 .3 75 %布比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单次硬膜外阻滞对腰椎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74.
自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对 1 0 0例开胸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 ,术后施行硬膜外镇痛。为评价其优缺点 ,对其中 30例与单纯吸入异氟醚麻醉进行比较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择期开胸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 6 0例  相似文献   
275.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原裕  徐红萌 《疼痛》2000,8(3):142-144
  相似文献   
276.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血钾和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12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75岁, BMI 18~28 kg/m2, 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组(D1组)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组(D2组)。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和1.0 μg/kg, 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 ml, 10 min输注完毕。于静脉输注前(T0)、静脉输注完毕后15 min(T1)和静脉输注完毕后30 min(T2)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 记录血钾和血糖浓度。记录给药过程中及给药后高血糖、低血糖、高血钾、低血钾、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发生的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 D1组和D2组T1时、D2组T2时患者血糖浓度升高(P<0.05);与D1组比较, D2组T1, 2时患者血糖浓度升高(P<0.05);3组T0~2时患者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高血糖、低血糖、高血钾、低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