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正患者,男,3个月11天,6.5 kg, 足月产。因便血1天入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梅克尔憩室?拟急诊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无既往病史,术前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HR:163次/min),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患者进入手术室连接多功能监护仪,HR 144次/min、无创血压96/43 mmHg、SpO2 98%,食管温度38.6℃。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达克罗宁胶浆应用于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克罗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在麻醉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A组在纤维支气管镜表面涂抹达克罗宁胶浆,B组涂普通石蜡润滑油。术中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比较2组患儿术前5 min(T1)、术中5 min(T2)、术后3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观察2组患儿术后出现的呛咳、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尚平稳,SpO2在96%~100%正常范围内,2组各时点MAP、HR值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3.33%比56.67%,P<0.05),术后3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应用于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为患儿术中提供相对安全可靠的麻醉处理方式,减少术后呛咳、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和就医舒适度。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PETCO2和PaCO2的一致性。方法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儿140例,ASAⅡ-Ⅳ级,男89例,女51例,出生1-28d,体重1.4-3.9kg,其中先天性食道闭锁80例,先天性膈疝60例,分别行胸腔镜下食道重建术和膈疝修补术,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15min (T1)、气胸建立后30min(T2)、气胸建立后45min(T3)、气胸建立后60min(T4)、气胸建立后90min(T5)、气胸解除后15min(T6)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PaCO2,并同步记录实时PETCO2。计算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比值:VD/VT比值=(PaCO2-PETCO2)/PaCO2及PaCO2与PETCO2的差值,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SpO2、PIP、PEEP、RR。结果 T1-T5时患儿PaCO2明显高于PETCO2(P<0.05)。患儿PETCO2、PaCO2、PaCO2与PETCO2差值和VD/VT比值T1-T5时明显高于T0和T6时,T2-T5时明显高于T1时,T3-T5时明显高于T2时,T4-T5时明显高于T3时,T5时明显高于T4时(P<0.05)。T6时PETCO2、PaCO2、PaCO2与PETCO2差值和VD/VT比值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PETCO2不能同步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两者的差值会随人工气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调查小儿全麻术中知晓发生率的情况,并分析导致术中知晓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000例,于术后第2天对患儿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与术中知晓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使用肌松药、麻醉方法等是否存在关联.结果 在随访的2000例患儿中,有肯定知晓16例(0.8%),可疑知晓34例(1.7%),无知晓1950例(97.5%).3组患儿使用肌松药与否、麻醉方法会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且使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时更易发生术中知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小儿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在多种手术中均有发生,且使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许凯 《当代医学》2014,(26):73-74
目的比较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需择期麻醉的婴儿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儿行喉罩麻醉,其余60例患儿行气管插管麻醉,分别监测2组患儿置管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统计2组患儿拔管和清醒时间及喉痉挛发生率。结果喉罩麻醉组患儿置管麻醉前,MAP平均(667±145)mmHg,HR平均(78.6±11.3)次/min,置管麻醉后,MAP平均(99.3±167)mmHg,HR平均(110.5±241)次/min;气管插管组患儿置管麻醉前,MAP平均(67.24-15.3)mmHg,HE平均(79.2±109)次/min,置管麻醉后,MAP平均(73.84-125)mmHg,HE平均(873±9.7)次/min。喉罩麻醉组患儿MAP和HR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麻醉组患儿拔管时间平均(57.8±6.9)s,清醒时间平均(131.2±11.7)B,仅3例患儿发生喉痉挛;气管插管组患儿拔管时间平均(2816±579)s,清醒时间平均(658.4±956)s,共13例患儿发生喉痉挛。喉罩麻醉组患儿较气管插管组,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喉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新生儿60例,ASAⅡ或Ⅲ级,男37例,女23例,出生1~28d。随机均分为PHC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完成后先双肺通气(TLV),左侧膈疝取右侧卧位,右侧膈疝取左侧卧位,手术开始,待手术侧人工气胸(压力为6mm Hg)建立后,由术者在镜下手术操作同时用钝性胸腔镜器械(如钝头分离钳等)适当推移压迫术侧肺,使之萎陷,以实施对侧单肺通气(OLV),便于术野暴露。P组OLV初设VT6ml/kg、RR 30~40次/分、I∶E 1∶1.5~2、PEEP 4~5cm H2O、FiO2100%、新鲜气流量2L/min、Pmax 30cm H2O,术中根据气道压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RR、PEEP,维持PaCO280mm Hg。C组OLV初设VT10ml/kg,其它呼吸参数同P组,调整RR、PEEP,维持PaCO235~45mm Hg。分别于TLV 30min(T0)、OLV 30min(T1)、OLV 60min(T2)、OLV 90min(T3)、恢复TLV 15min(T4)动脉采血并即行血气分析,术后继续相同模式机械通气,术后2h记录有无气胸发生,记录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T1~T3时P组患儿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C组,PaCO2明显高于C组(P0.05)。T1~T4时两组患儿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气胸发生率(13.3%)明显低于C组(36.7%)(P0.05)。两组患儿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C(PaCO280mm Hg)通气用于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气胸发生率,且对术中PaO2、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在患儿食管扩张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在门诊行胃镜辅助下食管扩张术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患儿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个月至3岁,体重5~12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表麻组(B组)、全麻联合利多卡因表麻组(C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复合利多卡因表麻组(D组),每组20例。入室前10~15min,B组和D组由麻醉医师指导家长予患儿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0.3ml/kg分次含服。麻醉诱导后,C组和D组在喉镜暴露下以2%利多卡因0.15~0.2ml/kg经喉麻管在咽喉部黏膜表面喷雾。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SpO_2下降(SpO_294%)、呛咳、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术中SpO_2下降、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B和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食管扩张术中患儿SpO_2下降、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体外循环结束肝素拮抗后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1U,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创面出血量、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量、出血时间及术后第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出血时间、创面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和比较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埋伏多生牙患儿舒适化口腔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拟在舒适化口腔治疗门诊行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153例,男94例,女59例,年龄5~10岁,体重22~41 kg,ASA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1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阿芬太尼组(A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1例。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3 min后停止吸入七氟醚,置入喉罩,行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A组持续吸入2%~4%七氟醚2 L/min,同时静注阿芬太尼10 μg/kg,并以1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手术结束时逐步降低七氟醚吸入浓度直至关闭挥发罐;R组静注瑞芬太尼2.5 μg/kg,并以0.25 μg·kg-1·min-1静脉泵注至术毕,余同A组;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余同A组和C组。三组手术开始前,口腔科医师均采用3%甲哌卡因通过计算机控制口腔麻醉系统实施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即刻(T1)、牙龈切开时(T2)、去骨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HR、SBP和DBP。记录术中七氟醚用量、术后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术者满意度、输液量及阿托品和多巴胺的使用情况。记录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瘙痒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T1—T4时A组和R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T2、T3时A组和R组HR明显减慢,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A组和R组七氟醚用量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A组和C组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三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者满意度、输液量、阿托品和多巴胺使用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阿芬太尼可有效减轻埋伏多生牙患儿舒适化口腔治疗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苏醒期躁动,减少七氟醚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