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36篇
  免费   8923篇
  国内免费   2169篇
耳鼻咽喉   744篇
儿科学   1009篇
妇产科学   1304篇
基础医学   6542篇
口腔科学   3827篇
临床医学   20613篇
内科学   4928篇
皮肤病学   1318篇
神经病学   1229篇
特种医学   87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810篇
综合类   32517篇
预防医学   13370篇
眼科学   865篇
药学   14875篇
  60篇
中国医学   18204篇
肿瘤学   3340篇
  2024年   328篇
  2023年   1279篇
  2022年   2037篇
  2021年   3277篇
  2020年   3020篇
  2019年   3274篇
  2018年   1711篇
  2017年   2553篇
  2016年   3221篇
  2015年   2674篇
  2014年   6303篇
  2013年   6354篇
  2012年   7909篇
  2011年   8426篇
  2010年   8233篇
  2009年   9334篇
  2008年   9262篇
  2007年   8843篇
  2006年   7694篇
  2005年   7564篇
  2004年   6871篇
  2003年   6444篇
  2002年   6162篇
  2001年   3255篇
  2000年   3919篇
  1999年   2369篇
  1998年   818篇
  1997年   761篇
  1996年   508篇
  1995年   607篇
  1994年   700篇
  1993年   647篇
  1992年   560篇
  1991年   505篇
  1990年   369篇
  1989年   375篇
  1988年   369篇
  1987年   341篇
  1986年   304篇
  1985年   229篇
  1984年   190篇
  1983年   168篇
  1982年   115篇
  1981年   104篇
  1980年   100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34篇
  1960年   18篇
  195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和WO-1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luronicF-127负载WO-1制作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衍生骨及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形貌特征,测量其孔径和孔隙率;应用X线衍射分析仪和X线能量散射分析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评价WO-1在双蒸水中1~7d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生物衍生骨具有天然的网状孔隙结构,孔隙间互相连通;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也具有互相连通的网状孔隙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522.43±16.75μm和55%,低于生物衍生骨的孔径623.67±12.31μm和孔隙率75%。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钙/磷比为1.54;生物衍生骨钙/磷比为1.77。药物释放实验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1d表现为爆发释放,溶液浓度为4.6μg/ml,此后可连续释放6d,浓度维持在0.2~0.8μg/ml。结论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更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探讨综合治疗的优越性及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56例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纳入试验。综合治疗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4~47岁,平均31岁;患手共47只129指,以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51岁,平均30岁;患手共42只107指,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仅作简单的康复性锻炼指导,由患者在院外自己完成功能锻炼。采用Swanson法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九孔柱试验法对患手整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和手整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19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3~20个月。治疗前A组患指的强直失能指数(indexofankylosis,IA)值为82%±20%,B组为78%±17%;治疗后A组为45%±13%,B组为52%±14%;治疗前后A组IA差值为37%±15%,B组为2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九孔柱测量值28.34±5.62s,B组为27.47±5.78s;治疗后A组为20.73±4.25s,B组为21.86±4.12s;治疗前后A组九孔柱测量差值为7.61±2.27s,B组为5.61±2.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3.
周启燕  李小麟 《华西医学》2006,21(4):835-836
目的:了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8例住院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组48例调查对象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41·7%(20/48)。女性,疾病进展,接受姑息治疗,放疗,化疗及疾病本身所致不适症状,经济压力大与抑郁状态密切相关。本组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纳差,体重变化,失眠,疲乏。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值得重视。在治疗、护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给予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4.
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400是事件相关电位的一种,反映了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可用于脑语言障碍疾病的检查和研究。对于英文N400的研究进行的较深入,但中文N400的研究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N400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N400是事件相关电位(ERP)中的一种内源性成分,因其产  相似文献   
105.
蒋晓忠  严律南 《华西医学》2006,21(4):854-85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已掀起了干细胞的研究热潮。干细胞(stemcell,SC)是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其中,肝脏干细胞(liver stem cells,LS  相似文献   
106.
胡庆  杨满  樊均明 《华西医学》2006,21(2):401-402
糖皮质激素(GCs)具有抗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等作用,是临床上治疗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NS)的首选药物,也是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各种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GCs,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造成患者的骨骼损害。本文就长期或者大剂量使用GCs,诱导肾病  相似文献   
107.
癫痫手术后短期内癫痫发作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癫痫手术后短期癫痫发作的原因以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患者资料,将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是否颞叶癫痫、是否由肿瘤引起的癫痫、是否外伤性癫痫发作作为危险因素与术后短期癫痫发作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后短期癫痫发作与患者术后长期控制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19例患者发生APOSs。手术后抗癫痫药物使用不合理可能是APOSs独立的危险因素。癫痫手术患者出现APOSs组与未出现APOSs组在术后随访的癫痫Enge分级评分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不当可能是手术后短期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癫痫手术后APOSs的出现不能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8.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智齿冠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智齿冠周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双黄连粉针剂,对照组予红霉素片,给药方法相同,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间有效率相同,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较好,是一种临床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改进直接体绘制技术(DVR)算法中的关键步骤,绘制能表达数据场中不同层次组织的内部结构。方法根据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和物质本身对光线的衰减,将数据场划分为边界不丰富的简单数据场和边界丰富的复杂数据场,从而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来构造阻光度传递函数(TF);将数据场中低灰度体素点看为一种不发光但会导致采样光线衰减的物质;根据采样结束时采样光线的阻光度分布来调整TF,完成三维绘制。结果绘制出了不同层次组织的内部结构。结论本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体素点相互遮挡的问题,实现了医学三维整体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0.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