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为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经验,对50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42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5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有3例发生轻度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对于严重的骨盆骨折可作为临时固定,做为最终治疗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2.
中心静脉置管术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胃肠外静脉高营养以及肿瘤患者的化疗等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静脉通道,但由此导致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气胸、误伤动脉等屡有发生~([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00年3月至2008年6月底对2056例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现结合文献加以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研究倒刺缝线在膝关节置换术缝合中的应用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使用0号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2号倒刺缝线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层。对照组使用传统1号可吸收薇乔缝线间断缝合关节囊,0号薇乔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层。对比两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渗漏情况,检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采用膝关节HSS及AKS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缝合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出现渗漏患者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0.034、0.041)。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ESR、CRP变化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和A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3%,对照组为27.18%(P=0.024)。结论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深部组织,可明显缩短TKA手术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75.
76.
病灶清除单节段融合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单节段融合、固定的概念 所谓单节段融合、固定是指对脊柱一个运动单元,即对一个椎间的相邻上或,和下方终板、椎体,或者后方的一个关节突间关节的融合、固定.这一方法文献主要应用于脊柱骨折,尚未见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报道.针对脊柱结核手术融合、固定节段过长的问题,我们于2006年对单节段脊柱结核提出了脊柱结核单节段融合、固定的原则.结核病灶无论侵犯到椎体中央,还是侵犯到椎间隙,按"彻底"的原则,仅彻底清除病变累及节段的病变组织,"亚正常"或正常部位不必清除或"切除";植骨融合仅在清除部位的椎体间或椎体内的骨缺损部位进行;内固定仅安放在清除病灶后的剩余正常椎体部分,尽量不要固定脊柱其他的运动单元.  相似文献   
77.
王自立  王骞 《中华骨科杂志》2009,30(11):717-723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与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一样,应根据脊柱结核的治疗目的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四大目的:治愈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早日康复[1].传统的脊柱结核治疗目的侧重于治愈脊柱结核病灶;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的快速进展,其余三大目的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手术策略必须围绕上述四大治疗目的来制定.另外,抗痨治疗与全身支持治疗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26例.通过术后X线片、MRI及CT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植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化疗3~36(7.89±5.92)个月,结核灶全部治愈、植骨融合后停药,无新的结核灶形成.共使用348个植骨材料,其中髂骨290个,多根肋骨捆绑20个,肋髂骨捆绑26个,钛网12个.术后植骨融合过程中发生植骨倾斜9例(2.8%),植骨骨折8例(2.5%)、植骨吸收4例(1.2%)、植骨下沉3例(0.9%)、植骨移位1例(0.3%)、假关节形成1例(0.3%),相应给予延长制动时间、辅助外固定、再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或硬化骨、延长用药时间等措施,直至植骨融合、病灶治愈.结论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后植骨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植骨块倾斜、骨折、吸收、下沉、移位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应注意预防并给予相应处理,促进病灶治愈和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9.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 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 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 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80.
背景:测定结核病化疗药物在病变椎体组织中的生物分布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建立吡嗪酰胺在骨组织中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并测定其在脊柱结核病椎组织中的浓度。方法:取10例脊柱骨折患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椎骨制备成空白骨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嗪酰胺骨组织药物浓度。取18例脊柱结核患者(2HRZ/H2R2Z2化疗方案)的病椎硬化骨、亚正常骨、坏死组织以及髂骨为骨组织标本,采用高氯酸蛋白沉淀法获得骨匀浆吡嗪酰胺上清,对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与精密度以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吡嗪酰胺在265nm波长下有较大吸收,保留时间7.48min,无干扰峰出现。在0.048~3.120μg/g骨匀浆浓度范围内吡嗪酰胺峰面积与骨样本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绝对回收率在89.18%~93.75%,方法回收率为96.30%~100.45%,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6%~8.78%和5.12%~9.01%。应用此方法测得吡嗪酰胺在病椎硬化壁为最低抑菌浓度,壁外亚正常骨及对照髂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壁内核心病灶未检测到分布。提示吡嗪酰胺在脊柱结核病椎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硬化壁是其经正常椎体向核心病灶穿透的组织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