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2417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34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50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84篇 |
内科学 | 161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71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123篇 |
综合类 | 686篇 |
预防医学 | 292篇 |
眼科学 | 108篇 |
药学 | 27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3篇 |
肿瘤学 | 24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83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215篇 |
2011年 | 254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方法:分析我科既往住院患者病历,纳入2019-01/2020-05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深外侧壁联合内侧壁眼眶减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暴露性角膜炎恢复情况、突眼度、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纳入研究的对象中,有甲状腺相关眼病视神经病变(DON)8例9眼,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0.78±0.15,术后1mo 0.36±0.12,与术前视力相比有差异(P<0.01),术后6mo 0.38±0.12,与术后1mo无差异(P=0.594)。术前眼球突出度23.75±2.55mm,术后1mo为14.85±1.53mm,与术前突眼度相比有差异(P<0.01),术后6mo为14.60±1.64mm,与术后1mo基本保持稳定(P=0.658)。术前眼压25.56±3.23mmHg,术后1mo为18.42±2.35mmHg,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1),术后6mo眼压降至15.82±2.57mmHg,与术后1mo眼压相比有差异(P<0.01)。术前有暴露性角膜炎6例6眼,术后1mo有4眼好转,2眼治愈,术后6mo 6眼全部治愈。术后患者复视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并有部分患者复视症状在此后6mo持续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深外侧壁联合内侧壁眼眶减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突,对DON及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也有良好的疗效,并发症少,是治疗严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7-01/2020-01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77例187眼翼状胬肉连续病例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A组(59例64眼)、B组(59例60眼)、C组(59例63眼)三组,三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A组联合LSCT、B组联合AMT、C组联合LSCT和AMT,术后均随访12mo; 比较三组视力、角膜上皮修复及新生血管情况,并统计术后复发率、眼部症状、并发症及植片成活情况。
结果:三组术后6、12mo时的视力及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时C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值显著低于A组、B组(均P<0.05); 三组患者角膜透明或有轻度薄翳,但均未见新生血管生长; 三组均未见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现象,术后6、12mo时A组、C组结膜纤维增生分级与B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 三组Schirmer Ⅰ试验滤纸湿长的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均无差异(P>0.05),但C组术后1mo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高于A组、B组(均P<0.05); 三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结膜水肿,拆线后2wk内均消失,三组植片均成活,羊膜存活,未见发生排斥、溶解反应。
结论:LSCT、AMT、LSCT联合AMT治疗翼状胬肉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LSCT联合AMT治疗术后短期角膜上皮修复相对更佳,结膜纤维增生及干眼症状更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