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保护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mitoKATP)的关系.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海马脑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片):缺氧无糖损伤对照组(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4%七氟醚(sevoflurane)后处理组(4%Sevo组)、mitoKATP通道阻滞剂5-羟葵酸盐(5-hydroxydeeanoate,5-HD)组(5-HD组)、4%七氟醚后处理+5-HD组(SHD组),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顺向群锋电位(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OPS);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分析脑片损伤程度. 结果 与OGD组比较,4%Sevo组OPS恢复程度(68±9)%和恢复率(60%)升高,组织损伤百分率(0.40±0.05)降低.与4%Sevo组比较,5-HD组和SHD组OPS恢复程度(6±5)%、(7±7)%和恢复率(10%、20%)降低,组织损伤百分率(0.64±0.08、0.65±0.06)升高. 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该保护作用与mito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或地佐辛联合0.375%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ASA分级为Ⅰ和Ⅱ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地佐辛组(Dez组),每组50例。经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3组均使用局麻药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NS组加入2 mL生理盐水,Dex组加入2 mL(100 μg)右美托咪定,Dez组加入2 mL(10 mg)地佐辛。记录患者入室(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手术开始即刻(T3)、30 min(T4),手术结束(T5)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结果:T0时3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Dex组和Dez组T1~T5血流动力学均降低(P<0.05);Dex组较Dez组T1~T5血流动力学降低(P<0.05)。与NS组相比,Dex组和Dez组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持时间均延长(P<0.05)。Dex组和Dez组臂丛神经镇痛时间较NS组明显延长,Dex组镇痛时间长于Dez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37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更能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缩短臂丛神经阻滞时间、镇痛时间和延长阻滞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用于烧伤手术保留自主呼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四肢10%~30%Ⅱ~Ⅲ度烧伤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研究组(M组)和对照组(K组),静注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诱导后,M组先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注完,然后以0.05 μg·kg-1·min-1维持,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2~4 μg/ml;K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4 μg/ml.观察两组诱导前(T1)、诱导时(T2)、削痂结束时(T3)、取皮结束时(T4)、植皮结束时(T5)时的SpO2 、RR、VT、HR、MAP以及T1~T4时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苏醒时(T6)、苏醒10 min( T7)、苏醒20 min( T8)时的躁动评分(RS评分)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 K组在T2~T4时,M组在T2时RR明显慢于T1时,HR明显快于T1时,MAP明显高于T1时(P<0.05),SpO2明显低于T1时(P<0.05).在T3、T4时K组的血浆皮质醇、E和NE明显高于T1时和M组(P<0.05).两组T6~T8时,K组RS明显高于M组(P<0.05),T7、T8时OAAS明显低于M组(P<0.05).术中丙泊酚、氯胺酮用量和术后PCIA用量K组均明显多于M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用于烧伤手术能较好的镇静镇痛,抑制应激反应,不容易发生呼吸抑制,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Anon四分评分法,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采用OPS法评定术后2 h、4 h、8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 RD组阻滞起效时间较R组明显缩短(P0.05),镇痛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较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8 h、12 h RD组OP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较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5.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85-187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进行上腹部手术90例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4.50±1.38)min、拔管时间(6.20±1.78)min、意识障恢复时间(10.34±3.28)min、芬太尼总量(0.20±0.02)mg、丙泊酚总量(220.34±42.08)mg、维库溴铵总量(5.34±1.08)mg、术后躁动2.22%均低于对照组的(8.47±2.40)min、(11.54±4.22)min、(17.02±4.76)min、(0.31±0.03)mg、(270.11±50.32)mg、(8.51±2.21)mg、15.00%。结论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用,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急性期组)、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入组时及急性期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5、IL-6、PCT水平及BODE指数,分析血清GDF-15、IL-6、PCT水平与BODE指数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IL-6、PCT在诊断AECOPD中的价值.结果 健康组、稳定期组及急性期组受试者血清GDF-15、IL-6及PCT水平依次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者BODE指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期组患者血清GDF-15、IL-6、PCT水平及BODE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DF-15(r=0.531、P=0)、IL-6(r=0.658、P=0)、PCT(r=0.441、P=0)与BODE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清GDF-15、IL-6、PCT单独应用于AECOPD的诊断效能相似,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应用(ROC曲线下面积=0.989,95%可信区间0.952~0.989).结论 血清GDF-15、IL-6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AECOPD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对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变化的影响。方法:76例脊髓急性损伤患者,根据Franked分类,分为完全截瘫组,不完全截瘫组,单纯脊柱骨折组,以健康体检人员作正常对照组,分别测4组入院24 h内血浆NOS,NO的值;完全截瘫组再分别测入院后5~7 d、入院后19~21 d NOS,NO的值。结果:脊髓急性损伤后24 h内完全截瘫者和不完全截瘫者的NOS,NO值均显著降低(P<0.01);在急性损伤后5~7 d(术前)、19~21 d(出院前)完全截瘫者NOS,NO的值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脊髓急性损伤后患者血浆NOS和NO出现明显的时相改变,提示NOS和NO始终参与了截瘫后脊髓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头部亚低温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亚低温组(32~35℃)和对照组(常温)。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及7天对两组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分,并检测血清IL-6及TNF-α水平。结果 亚低温组术后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0%vs.34.0%)(P<0.05)。两组POCD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非POCD患者(P<0.05)。亚低温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出现POCD例数与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98和0.952,P<0.05)。结论 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头部亚低温干预可能通过下调血液中炎症因子IL-6及TNF-α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9.
杨蓉蓉  徐兴国  卞小翠  黄新冲 《天津医药》2022,50(12):1324-132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57例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40例)给予0.375%罗哌卡因,低(39例)、中(40例)、高(38例)剂量组分别给予0.5、1.0、2.0 μg/kg右美托咪定及0.375%罗哌卡因。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术毕(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不同时间静息、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肾上腺素、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自控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自控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2时间点高剂量组HR、MAP低于其他3组,T3时间点高剂量组HR低于对照组和中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术后12、24、48 h时静息及活动状态VAS评分、Cor均降低,术后12、24 h 肾上腺素降低;低剂量组术后24、48 h静息状态VAS评分、肾上腺素水平,术后12、48 h活动状态VAS评分,术后24 h 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12 h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 1.0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脊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影响. 方法 SD雌性未交配大鼠,体重150~180 g,于L1~L2间隙行硬膜外置管,置管成功3d后,取无运动障碍的大鼠,行假手术及建立胫骨癌痛模型,共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NS)组(N组)、布托啡诺3组(B1组、B2组、B3组)、舒芬太尼3组(S1组、S2组、S3组).癌痛模型建立后第10~14天,C组和N组硬膜外注射NS 30μl,B1组、B2组、B3组分别硬膜外注射30μl布托啡诺25、50、100 μg(溶于NS),S1组、S2组、S3组硬膜外分别注射30μl舒芬太尼1、2、4μg(溶于NS),1次/d.动物在给药前1 h(T0)及末次给药后6 h(T1)、24 h(T2)、72 h(T3)采血,检测血清MBP.T3时取脊髓腰膨大,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神经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血清M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N组、B1组、B2组、S1组、S2组、S3组比较,B3组光镜下可见的尼氏体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37.6±3.7)、(39.3±3.6)、(36.1±3.1)、(37.3±2.9)、(38.4±2.9)、(35.7±3.3)、(35.3±3.2)比(22.3±2.7),P<0.05],Bcl-2蛋白表达减少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9.8±1.5)、(10.1±1.3)、(12.5±1.7)、(13.1±2.2)、(11.5±1.8)、(12.6±1.9)、(13.3±2.3)比(29.8±5.6),P<0.05],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8.6±2.2)、(9.3±1.6)、(10.1±1.7)、(9.9±1.9)、(8.4±2.1)、(10.7±1.3)、(11.3±1.8)比(31.8±5.3),P<0.05],凋亡细胞明显增多[(6.6±2.3)、(6.3±2.6)、(7.1±1.7)、(7.9±1.3)、(8.4±1.1)、(9.7±1.3)、(8.3±1.7)比(15.2±2.3),P<0.05];电镜下可见B3组脊髓髓鞘数量减少,结构破坏. 结论 布托啡诺50μg或舒芬太尼4 μg硬膜外连续给药对骨癌痛大鼠脊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细胞凋亡及MBP无影响,但布托啡诺100 μg连续硬膜外给药会使骨癌痛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减少、细胞凋亡增加、髓鞘结构破坏,但对MBP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