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预防骨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35只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5只,实验组(B、C、D三组)每组10只,在膝关节滑车处钻孔造成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以右膝为实验侧,术后向关节腔内注射1mg/ml的IGF-1、TGF-β1、IGF-1+TGF-β1各0.1ml,每周1次;左膝为对照侧,与实验组同一时间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于术后4、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和SafraninO染色评分,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实验侧软骨缺损处组织的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侧,并且实验侧在各组软骨缺损周围的正常软骨未发生明显退变,而对照侧周围软骨在4、8周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周围软骨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实验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侧4、8周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体的表达在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与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软骨缺损早期行IGF-1、TGF-β1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并延缓周围软骨的退变,两者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3.
刘慧敏  马薇  刘平  金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7,(12):1866-186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肝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和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上调和下调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中HIF-2α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EpCAM和CD133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pCAM和CD13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HIF-2α表达质粒后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中EpCAM和CD133表达水平升高(P<0.05),干扰HIF-2α表达后肝癌细胞中EpCAM和CD133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IF-2α可能在肝癌细胞"干性"维持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狼紫草水提物抗皮肤溃疡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狼紫草水提物的镇痛作用及其对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煎煮法制备狼紫草水提物.用醋酸扭体实验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用醋酸性腹膜炎模型观察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采用醋酸所致小鼠皮肤溃疡模型研究溃疡愈合以及溃疡组织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含量.结果 狼紫草水提物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提高热板实验小鼠痛阈,抑制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促进皮肤溃疡愈合,降低溃疡组织中含量.结论 狼紫草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镇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PGE2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20例。结果本组20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TAM系统评分:优14例,良5例,中1例。影像显示均达到骨性愈合,Cooney评分均为优。功能满意。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定植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大肠埃希菌定植分为试验组(大肠埃希菌定植)32例和对照组(无大肠埃希菌定植)86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并对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体温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及侵入性操作等资料,归纳大肠埃希菌定植对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88%(15/32)和68.75%(22/3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类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菌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和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头孢替坦较敏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合并慢性疾病是大肠埃希菌定植对患者骨科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定植发生时,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