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与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TAPB)在开腹肝脏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开腹肝脏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切口均为经典反"L"型切口),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TP组)和多点肋缘下TAPB组(TA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TP组行双侧T 7-T 8和T 8-T 9 TPVB,TA组行双侧肋缘下和经典肋缘与髂前上棘之间的TAPB,共4个阻滞点。记录并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记录切皮前(T 0)、切皮后(T 1)、上腔静脉阻断时(T 2)、肝切除时(T 3)、缝皮时(T 4)的MAP和心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瑞芬太尼消耗量、术后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即刻(患者拔管苏醒后,可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术后2h、术后6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记录术后6h内给予阿片类药物的例数、术后第1次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时间。结果:TA组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TP组(P<0.05)。两组患者T 0时MAP和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 1、T 3、T 4时TP组的MAP和心率均低于TA组(P<0.05)。TP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术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2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也明显少于TA组(P<0.05),但术后第1次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时间,TP组长于TA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腹肝脏手术中,TPVB较多点肋缘下TAPB能提供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供更完善的围手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对神经性疼痛大鼠的神经阻滞作用,探讨Nrf-2/HO-1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结扎法建立神经性疼痛模型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CCI+舒芬太尼组(SUF),每组10只.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试剂盒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Nrf-2及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CI组比较,SUF显著提高CC1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增加坐骨神经中SOD、GSH-Px活性并降低MDA含量,降低Bax/Bcl-2比值及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SUF改善CC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坐骨神经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与激活Nrf-2/HO-l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4.
95.
周丹  于洋  安洋  周南 《解剖学研究》2020,42(1):38-43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免疫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C57B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EGCG药物干预组(EGCG)、免疫性肝炎模型组(AIH),采用ConA诱导性肝损伤法建立AIH模型,EGCG组小鼠予以EGCG(100 mg/kg)灌胃,余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ELISA检测各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染色及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及糖原表达,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onA诱导性肝损伤法可以明显导致小鼠肝功能损伤,血浆总ALT、AS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病理学可见肝脏组织广泛被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界线模糊不清,汇管区可见大量条索状胶原纤维增生向肝小叶内延伸,分割破坏肝小叶结构,PAS染色可见糖原表达较低。经EGCG干预后,小鼠肝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血浆总ALT、AST表达显著降低,病理学可见肝细胞结构较完整,界线清楚,细胞排列基本有序,部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假小叶形成,PAS染色显著得到改善,且EGCG可以明显下调肝脏组织中Wnt1、β-catenin表达(P0.05)。结论 EGCG可以明显改善免疫性肝炎小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将内镜面罩和鼻导管两种吸氧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监护麻醉(MAC),探讨两者预防术中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ERCP术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级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内镜面罩吸氧组(M组),氧流量均设置为5 L/min。缓慢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05~0.10μg/kg和丙泊酚1.0~2.0 mg/kg,诱导后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6~10 mg/(kg·h)、右美托咪定0.2~0.8μg/(kg·h)维持镇静深度。记录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低氧血症(SpO2为75%~89%,60 s)和严重低氧血症(SpO275%或SpO290%且 60 s)的例数;于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入咽部(T2)、置入十二指肠乳头(T3)、退镜(T4)和苏醒时(T5)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呼吸频率(R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于T0、术中每间隔15 min (诱导后到退镜)和T5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3%和30.0%,P=0.006),两组术中均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M组患者在诱导后15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C组;M组患者SpO2在T1、T2、T3和T4时点均高于C组,诱导后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C组[(52.62±7.44)和(41.17±4.45) mmHg, P=0.006], pH值明显低于C组[(7.30±0.07)和(7.38±0.03),P=0.027];M组内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患者行ERCP时同时行MAC,使用内镜面罩较鼻导管吸氧可以明显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内镜面罩组患者可能有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内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对使用内镜面罩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首诊医院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市铁西区六个社区共12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首诊医院的选择、影响首诊医院选择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1份,有效率为96.75%。在1161份有效问卷中,38.8%的居民首诊选择三级医院,24.1%的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在三级医院做CT、彩超、心电图的社区居民比例为72.4%、61.8%和50%,而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CT、彩超、心电图的社区居民比例只为5.3%、6.9%、10.6%。调查发现,34.5%的居民认为应该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81.1%的居民认为利用云平台请上一级医院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远程诊断,可以首选基层医院检查。结论医生诊疗水平、疾病严重程度、设备水平是影响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医院作为首诊医院的首要三个因素。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利用云平台可能会改变社区居民的首诊选择。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完全无管化(totally no tube,TNT)与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ymectomy surgery,SVATS)治疗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胸腺肿瘤切除术4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腺全切术及纵隔脂肪清除。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NT组及S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 TNT组168例,其中男83例、女85例,平均年龄(61.920±9.210)岁;SVATS组267例,其中男147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1.460±8.119)岁。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及术后肌无力危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540±0.500)d vs.(3.400±0.561)d,P=0.000]、术中出血量[(13.450±5.498)mL vs.(108.610±54.462) mL,P=0.000]、术后2...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5~33岁,体重65~81 kg,BMI 18.1~26.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收肌管阻滞组(MG组)和大腿远端阻滞组(DG组),每组24例。患者麻醉诱导前均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MG组将导管置入收肌管间隙;DG组将导管置入隐神经周围约3 cm。两组均用超声定位导管位置,连接电子自控镇痛泵,镇痛泵设置两组相同。单次给药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 ml,连接镇痛泵持续输入0.2%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用量,术后辅助镇痛情况,术后6、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和timed-up-and-go测试时间,记录术后24 h穿刺部位血肿、周围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用量,辅助镇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 MG组timed-up-and-go测试时间明显长于DG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周围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收肌管处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经大腿远端1/3处行连续隐神经阻滞可为膝关节镜手术提供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对运动能力影响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筛查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采集的整个数据集按照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OD发生率相同。建立6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ogR)、K最邻近法(KNN)、深度神经网络(DNN),基于这6种算法以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对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通过测试数据集的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基于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的有效性,并找出适合本研究数据框架的最佳模型。结果 有151例(21.3%)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POD。本研究进行了6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比较,在使用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