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正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疾病引起的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主要有非手术治疗或者责任节段椎间融合治疗两种方式[1]。但融合术后的假关节形成、邻近节段退变加剧等问题促使包括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在内的非融合手术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腰椎融合术的备用选择[2、3]。相对椎间融合技术,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预测疗效不佳风险。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作训练集,治疗前、初次随访时和治疗后均行功能性动作测试;同标准收集2022年4月~2022年8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为验证集。根据治疗1年后侧凸进展度数是否>5°将训练集患者分为稳定组(≤5°)和进展组(>5°),比较组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性。以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前后预测风险值为检验变量、患者实际预后情况为状态变量进行内部验证;验证集Bootstrap自抽样随机化后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共纳入AIS患者10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整体水平上揭示椎间盘生长期和发育成熟期蛋白的表达及差异.方法 对24周胎儿,25和30岁人椎间盘组织进行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提取椎间盘组织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使用IPI蛋白数据库与基因本体论(GOA)进行蛋白识别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24周胎儿.25和30岁共识别的非冗余蛋白分别为524,181和172种;仅在胎儿中识别的高质量蛋白有174种,25和30岁共有但胎儿中未识别的高质量蛋白有20种.3个样品的生物化学特性趋势相似.结论 使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可展示胎儿和成人椎间盘的蛋白质表达谱,揭示生长期和发育成熟期蛋白表达的数量、种类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相似文献   
15.
化学法制备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病理基础。简单可靠的动物模型不仅能为深入探寻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模板,而且能对新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物进行有效筛选及准确评估。制备椎间盘退变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18岁以上人群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分布特征.方法 研究设计为现况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期间对北京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教育背景、收入水平、社会保险类型和工作性质等信息,以及研究对象在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腰椎病的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结果 318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发生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92例,患病率为9.17%(292/3186);中心城区、郊县城区和农村地区发生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7.88%、10.20%、9.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5,P=0.170);女性患病率(10.19%)高于男性(8.13%)(x2=4.081,P=0.043),OR值为1.337 (95%CI:1.044,1.713);45~、60~、≥75岁人群的患病率均高于<45岁组(x2=102.982,P<0.001),OR值依次为3.667 (95%CI:2.657,5.059)、4.476(95%CI:3.125,6.412)和3.093 (95%CI:1.747,5.479);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患病率(12.16%)较混合型(6.65%)高,OR值为1.510(95%CI:1.102,2.071).不同教育水平、社会保险和收入水平人群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地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患病率分布不存在地区差异,且分布范围广,有必要在大范围内加强对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上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采用定量CT(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并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定量测量400名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受试者腹部脂肪,按照是否有高血压将患者分成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包括从T12到S1范围每个椎间隙测量,加上脐水平一个层面共7个层面内脏脂肪面积,同时获得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结果 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总内脏脂肪体积以及T12~L1等各层内脏脂肪面积均较高.各层面中,L2~3内脏脂肪面积与总内脏脂肪体积相关系数最高(r=0.98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腰围等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1~2、L2~3、L4~5内脏脂肪面积是高血压发生的正相关因素,且L2~3高于其他各层面.结论 L2~3内脏脂肪面积与总内脏脂肪体积相关性较好,且与高血压发生显著关联,可作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女性颈椎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对46名女性志愿者于同一天行颈椎及腰椎定量CT(QCT)扫描,记录各椎体骨密度数据。分别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椎体骨密度均数,采用LSD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颈椎平均骨密度为(281.81±76.13)mg/cm3,腰椎为(147.49±39.65)mg/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2,P<0.001)。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相关性高(r=0.86,P<0.001)。结论 女性颈椎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Ⅸ型胶原蛋白 A2(COL9A2)链第19号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01例中国北方汉族腰椎间盘退变(LDD)与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非LDD患者,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对COL9A2链第19外显子进行扩增并测序,观察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LDD的相关性结果:在测序结果中发现,COL9A2链第19外显子中存在Gln326Trp和Gln326Arg多态性,并且在退变组与作退变组中分别为61、5和52、11.Gln326Trp和Gln326Arg多态性在退变组与非退变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o.05).对退变组分析,COL9A2链第19外显子Gln326Trp和Gln326Arg多念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退变节段位置及退变节段数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中,COL9A2第19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不是决定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