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4篇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8月我院共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14例,其中179例在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出血下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男性97例,女性82例,年龄21~76岁,平均55岁.脊索瘤58例,骶骨转移癌42例,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25例,骨巨细胞瘤21例,骨髓瘤6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畸胎瘤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其他良性肿瘤11例.其中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61例,入院前曾接受过放疗21例.结果:术中出血量为450~8000ml,平均2650ml.19例(10.6%)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5例)或切口皮肤缺血坏死愈合延迟(14例)进行二次手术清创缝合后愈合;2例(1.1%)术后出现动脉造影穿刺侧股动脉血栓,造成患侧下肢麻痹,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症状缓解.137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82个月,平均37个月.58例骶骨脊索瘤患者中,术中出血量≤3000ml者27例,局部复发10例(37.0%);术中出血量>3000ml者31例,局部复发18例(58.1%),术中出血量>3000ml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术中出血量≤3000ml者(P<0.05).结论: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手术时,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从而提高骶骨肿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原发恶性脊柱肿瘤刮除或分块切除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并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保证足够外科边界的脊椎肿瘤整块切除可以减少肿瘤污染播散,被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肩胛下经胸入路切除及重建上胸椎肿瘤的技术及方法 ,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 收集自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手术治疗的上胸椎椎体(T1-4)肿瘤患者21例,转移癌11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淋巴瘤1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脊髓减压,结合人工椎体植入或者单纯植骨、前路侧方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3例出现截瘫症状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由A级改善为D级,2例患者下肢感觉肌力恢复正常.术后2例患者出现肺部炎症、肺不张,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胸腔漏,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主动脉破损出血.术后随访11~58个月,其中9例患者死亡,包括7例转移癌、1例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患者.结论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颈胸段及上胸椎肿瘤是处理上胸椎病变的理想入路,尤其是对于累及椎体及一侧椎弓根的患者尤为适宜.该手术方式可以充分显露前方椎体的病变,可以有效地解除来自前方椎体的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34.
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卫  杨毅  李晓  姬涛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77-18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四肢骨巨细胞瘤128例,男65例,女63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股骨远端49例,股骨近端8例,胫骨近端37例,肱骨近端14例,桡骨11例,腓骨4例,跟骨2例,胫骨远端1例,尺骨1例,指骨1例。Campanacci分级Ⅰ级29例、Ⅱ级67例、Ⅲ级32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37例,刮除后植骨内固定42例,腓骨代桡骨11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33例,单纯切除不重建5例。结果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3例出现切口渗液,3例出现假体迟发性感染。局部复发: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组5例(13.5%),刮除后植骨内固定组5例(11.9%),人工关节置换组2例(6.1%)。肺转移2例,均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良、恶性各l例。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刮除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囊内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具有较好的术后功能、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瘤段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与囊内切除相比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用于切除后无须重建的肿瘤、大的侵袭性病变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35.
目的检测滑膜肉瘤新鲜冰冻标本中的SYT—SSX融合基因,分析融合基因亚型与病理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取19例2000年6月至2004年9月间在我院诊断为滑膜肉瘤新鲜冰冻标本,提取组织RNA,应用RT—PCR检测标本中SYT—SSX融合基因,明确不同融合基因亚型所占的比例;再次确认各病例的病理诊断及病理表型,分析融合基因亚型与病理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5例(79%)标本含有SYT—SSX融合基因,其中11例为SYT—SSXl,4例为SYT—SSX2,后者中1例为罕见的SYT—SSX2变异类型。未发现其他融合基因亚型。经再次病理组织学确认,15例被确诊为滑膜肉瘤,其中双向分化型4例,单向分化型10例,分化差型1例。确诊为滑膜肉瘤的15例标本均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SYT—SSX2仅见于单向分化型和分化差型的病例。结论应用RT—PCR检测SYT—SSX融合基因对诊断滑膜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保留新鲜冰冻标本,应用恰当的引物检测融合基因。对滑膜肉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 -FLI1重组腺病毒 ,并检测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 ,为进一步进行尤文肉瘤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质粒pEC1EWS/FLI1酶切 ,切出的EWS -FLI1cDNA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 -cmv的HCMV启动子下游。将连接后的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Padeasy -1共同转化大肠杆菌BJ5 1 83菌株 ,获得同源重组后的腺病毒质粒pADEWS/FLI1。将此质粒转染 2 93细胞 ,包装产生腺病毒AdEWS -FLI1。扩增、纯化产生高滴度的AdEWS -FLI1。转染PBMC ,并通过RT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WS -FLI1的表达。结果 同源重组后产生的pADEWS/FLI1经PCR鉴定构建成功 ,纯化后的滴度为 4× 1 0 10 /ml。转染PBMC后 ,RT -PCR证实有EWS/FLI1mRNA的转录 ,免疫检测法检测在PBMC中有EWS/FLI1的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AdEWS/FLI1构建成功 ,并能在PBMC中稳定有效地表达 ,为进一步进行尤文肉瘤的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骶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61例骶骨转移瘤患者,其中有骶尾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57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35例;下肢肌力减退17例,大小便功能异常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2例肿瘤位于S3以下者行肿瘤完整切除;24例肿瘤位于S3以上且无骶髂关节不稳者行肿瘤刮除、神经根松解术;35例肿瘤位于S3以上并且有活动后疼痛症状加重者行肿瘤切刮、神经根松解、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按照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神经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大出血导致患者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首次清创后4例愈合,2例再次清创后愈合;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现下肢部分感觉运动缺失,随访期间无明显恢复;脑脊液漏4例,经绝对卧床、切口处加压包扎等措施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5个月。有疼痛症状者术前平均NRS评分为7.4分,术后平均为2.4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小便功能异常的12例患者中8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3例和术前相比较变化不明显,1例症状加重;下肢肌力减退的患者中术后13例得到明显恢复,平均较术前提高2个等级。骶髂关节不稳行腰骶部内固定的35例患者中术后27例活动后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明显症状的骶骨转移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受压神经的功能,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8.
定制型人工肘关节重建肘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卫  唐顺  杨荣利  姬涛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1734-1737
目的 探讨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肘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19例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肿瘤切除后全肘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转移癌6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2例,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的硬纤维瘤1例;年龄15~71岁,平均43岁;肱骨远端9例,尺骨近端5例,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均受累5例.结果 除1例失随访外,18例患者均至少随访1年或随访至死亡,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根据Mayo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从3.6降至2.0.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9°改善为73°(范围:55°~105°).14例患者手术效果优良(14/18,77.8%),4例患者手术效果可以接受(4/18,22.2%).尚无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在随访期间,2例肺癌、1例直肠癌及1例卵巢癌骨转移患者均分别死于术后2年内.2例尤文肉瘤、1例MFH及1例骨肉瘤出现肺转移(4/18,22.2%),肿瘤局部复发2例(11.1%).3例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3/18,16.7%),1例患者术后5年出现肱骨假体柄穿出骨皮质,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尺骨假体柄穿出骨皮质,2例均经设计较长假体柄行假体翻修术.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肱骨假体柄松动,行假体翻修术后功能良好.结论 肿瘤切除后实施全肘关节成形术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转移瘤的患者,特别是其他方法 均不能缓解症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9.
40.
郭卫  姬涛 《中华骨科杂志》2015,35(2):189-194
 骨盆肿瘤切除术后骨盆环的重建十分必要,这种重建对于患者术后的坐、立和行走功能非常重要。髋臼部位肿瘤多数为髂骨或耻、坐骨同时受累。 常见肿瘤包括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Ewing肉瘤、成骨肉瘤等。半骨盆截肢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但因为丧失了患侧肢体,患者多难以接受。近20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新辅助化疗的发展及肿瘤外科切除原则的建立,骨盆肿瘤的切除及功能重建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可选择的髋臼重建方法有:瘤骨灭活再植、异体半骨盆移植及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