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在人结肠癌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中使用敏感性编码技术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可行性和最佳参数。方法:裸鼠21只,于SW480人结肠癌细胞株皮下种植后7~14d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13只荷裸鼠使用头部相控阵线圈扫描,作为实验组。成像参数的加速因子(reduction factor)取值为1、2。8只荷裸鼠使用C3表面线圈进行扫描,作为对照组。研究实验组使用敏感性编码后DWI扫描时间、图像信噪比变化及最佳参数。比较实验组使用敏感性编码技术后与对照组DWI图像信噪比的差别。结果:实验组DWI中应用敏感性编码成像缩减因子为2时扫描时间缩短而图像的信噪比没差别(P≥0.05)。b值500s/mm2时荷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具有最高信噪比为105.5±61.6,ADC值为(1.598±0.384)×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WI图像细节显示更清晰,呼吸伪影更少,信噪比更高,时间更短。结论:合理应用敏感性编码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而图像信噪比没有差别,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s/mm2是最优b值。使用敏感性编码技术头部相控阵线圈扫描DWI图象质量明显优于C3表面线圈。  相似文献   
72.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Xie CM  Liang BL  Lin HG  Wu PH 《癌症》2002,21(3):285-288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国外有些学者曾有过对鼻咽癌进行CT与MRI比较,但未有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进行单独论述;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论述。本研究通过对56例鼻咽癌的CT、MRI扫描所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与MRI对发现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自1993年8月至2000年12月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病例56例,CT扫描机是Elscient CT Twin flash,常规横断平扫,3例加冠状扫描,其中的16例直接增强扫描;MRI成像使用PhiliP T5-Ⅱ型0.5 Tesla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范围上鞍上池,下至第二颈椎下缘水平,大部分病例增强扫描(50/56)。结果:MRI可以准确区分鼻咽癌颈动脉鞘区肿瘤侵犯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较CT明确(CT13例,MRI24例)。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可以区分肿瘤直接侵犯颈动脉鞘区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因而较CT更准确划分肿瘤的侵犯范围,对我国的92分期影响较明显,可以更准确地进行鼻咽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73.
正当完成一篇SCI论文的撰写之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准备并整理投稿所需文件和投稿了。投稿后,一般杂志编辑会进行形式审查,审查文稿在格式及内容上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通过形式审查之后,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审稿阶段。因此,需要十分重视投稿文件的准备。在投稿之前,选定拟投稿的杂志后,首先应仔细阅读  相似文献   
74.
胶质瘤是脑实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致死、致残率较高. 神经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系统成像技术除了反映胶质瘤病灶的位置、范围,还可以反映病灶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影像学方法 对肿瘤的观察不仅局限于形态学改变,还能对功能性、代谢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改变作出评价,并从上述各方面综合考虑,作出诊断、肿瘤分级、病灶演变追踪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75.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因“体检发现左肾上腺区占位22天”入院,平素有左上腹部不适,以夜间较重,其余无特殊,查体:无左侧腰背部疼痛;不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皮质醇86nmol/L(参考值:138-690nmol/L),家族无肿瘤史。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基因表达对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模型。制备3组特异性较强的HIF-1α siRNA-脂质体复合物,转染于肝癌细胞。利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肝癌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21和cyclin D1在mRNA和(或)蛋白水平的表达。MTT及BrdU 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的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HIF-1α基因表达沉默后,HIF-1α、VEGF及cyclin D1 mRNA和(或)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2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HIF-1α siRNA转染组的BrdU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对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基于DWI 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 schemi c stroke,I S)患者病变 分布特征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 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变分为单发、单区域多发和多区域多发IS病变,同时评估累及前后循 环的情况。患者分为青年组(18~50岁)和中老年组(51~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数目及位置分 布特征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组与IS病变分布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青年组69例(47.3%),平均年龄40.5±8.4岁,男性54例(78.3%);中 老年组77例(52.7%),平均年龄62.4±7.1岁,男性42例(54.5%)。两组在病灶数目及分布特征上有 差异(P =0.033),青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区域多发病变(50.7%),中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单区域多发 病变(37.7%)。单因素l 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组相比于中老年组更易发生多区域多发I S病变(OR 2.72,95%CI 1.17~6.29,P =0.020),校正临床混杂因素(高血压史、降压药及他汀的使用情况)和 颅内动脉狭窄率后,两组多区域多发IS病变发生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2.73,95%CI 1.04~7.12, P =0.041)。在前、后循环病变分布特征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中老年组均以单纯前循环病变 为主(69.6% vs 75.3%),且单纯前循环病变以皮层下分布为主(56.2% vs 55.2%);在单纯后循环病 变,两组均最常见脑干受累(81.2% vs 89.5%)。 结论 对于伴有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青年患者较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发 生多区域多发性梗死。两组人群均最常见单纯前循环供血域受累,且以皮层下分布为主;在单纯后循 环病变,以脑干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头颈部IgG4相关性疾病的MRI诊断和临床分析,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12例头颈部IgG4相关性疾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血清IgG4升高,其中手术病理6例,6例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病灶缩小;12例中,包括局限性硬化性硬脑膜炎4例,垂体炎3例,双侧颌下腺炎3例,双侧泪腺炎2例;其中3例同时累及三叉神经。结论:头颈部IgG4相关性疾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及IgG4升高,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自发性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严重狭窄但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消失.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下肢动脉栓塞病史,经血液系统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蛋白C缺乏症.1例患者为粒细胞增多症,3例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另有1例患者有肺癌病史,考虑可能与肺癌相关的高凝状态有关.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为1.85%(17/918).此类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男性为主,占88.2%(15/17),吸烟比例高达82.4%(14/17),其中吸烟患者中男性达92.9%(13/14),与非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54.4%±9.6% vs.45.8%±8.8%,P<0.01).另外,造影正常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而造影异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60/9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以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较多见,但大部分心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期间未见严重主要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MR T1rho成像诊断肝硬化的可行性,分析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42例肝硬化患者和2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肝脏MR T1rho检查,对比T1rho值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拟合T1rho值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结果Child-Pugh A、B、C级组肝T1rho值分别为(46.32±3.80)ms、(48.08±3.97)ms、(54.43±2.48)ms,均高于健康志愿者(41.45±2.51)ms(P均<0.01)。Child-Pugh A与C级、B与C级T1r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A与B级T1rh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Child-Pugh分级与T1rho值呈正相关(r=0.81,P<0.01),根据肝T1rho值鉴别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的AUC为0.82~0.95(P均<0.01)。结论MR T1rho成像可用于定量诊断肝硬化,并可初步评价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