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明慧 《北京医学》2011,33(6):491-493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56例严重感染而应用万古霉素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83.9%;疗程结束后细菌总清除率为98%;总体不良反应率14.2%,6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万古霉素对老...  相似文献   
12.
邱凌  盛宏光  曲毅  徐蓉  汪思阳 《上海医学》2011,34(9):679-681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07年10月-2010年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盐酸小檗碱0.3g,每日3次,口服2个月,已用其他降糖药者原药剂量不变.对照组除不予盐酸小檗碱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高龄非高血压组(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龄高血压组的所有心脏结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与高龄非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心脏结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心脏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导致更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心脏质量增加以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加剧,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4.
毕明慧 《河北医学》2011,17(9):1161-1164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CGMS)动态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于或等于60岁)单纯饮食加运动疗法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n=31)及阿卡波糖组(n=29),疗程为4周.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糖监测数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水平高低、脉压差大小、平均血压值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61例因动脉硬化所致慢性疾病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颈动脉斑块组1012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449例),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分别计算每个患者的脉压差(PP)、平均动脉压(MBP),并分析这些数据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80.5±5.4)岁与(77.3±5.9)岁,t=-4.233,P〈0.01];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24h的SBP[(132.2±17.0)mmHg与(127.5±16.0)mmHg,t=-4.893,P〈0.001]、PP[(60.8±13.4)mmHg与(55.9±12.5)mmHg,t=-5.021,P〈0.001]、MBP[(92.6±10.3)mmHg与(91.0±9.9)mmHg,t=-3.987,P〈0.01]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的发病率与年龄(OR=1.061,P=0.0001)、心肌梗死(OR=1.896,P=0.0135)、高血压分级(OR=1.177,P=0.0019)、高血脂(OR=1.353,P=0.0335)、心脏收缩功能降低(OR=2.466,P=0.0001)、下肢动脉斑块(OR=5.453,P=0.0001)密切相关。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SBP升高、PP增大、MBP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与舒张压的水平关系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AECOP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AECOPD及46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测定其PCT、hs-CRP。同时行痰细菌培养。结果 AECOPD组的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PCT水平与细菌感染有关,AECOPD组中细菌学培养阳性者PCT水平高于阴性者。AECOPD患者中PCT阳性组好转率70.37%,PCT阴性组好转率85.71%。结论在AECOPD患者中,PCT和hs-CRP是较好的诊断指标,尤其在细菌感染的判断上PCT较hs-CRP更有临床价值。PCT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实验组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室性期前收缩组76例,室性心动过速组25例;随访6~48个月,根据实验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存活组103例及猝死组21例,观察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猝死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P<0.05,P<0.01);猝死组Tp-e、QTc、QTd、Tp-e/QTc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明显升高(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与室性期前收缩组比较,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P<0.01)。结论 Tp-e、QTc、QTd、Tp-e/QTc能够反映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其值增大可能是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心脏超声心功能参数联合BNP定量评定心功能分级方程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亚组68例,Ⅲ级亚组55例,Ⅳ级亚组36例;以上病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上分别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e/QTc,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各亚组的Tp-e、QTc、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各病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心电图上各项指标与试验组各指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QTc显著延长(P<0.05),Tp-e、QTd、Tp-e/QTc也显著延长(P<0.01);(2)心功能Ⅳ级组与Ⅰ-Ⅱ级组比较、Ⅳ级组与Ⅲ级组比较、Ⅲ级组与Ⅰ-Ⅱ级组比较,两者各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15.7%vs 0.6%,P<0.05);试验组的Tp-e、QTd、Tp-e/QTc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的各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相关。结论(1)老年缺血性心脏病TDR增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2)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对TDR有显著影响,随着心功能减退,TDR逐渐增大;TDR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与平均血糖(MBG)及漂移幅度的关系,探讨1,5-AG是否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观察及治疗监控的指标之一。方法选取95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65例,女性30例,年龄70~88(80.1±4.3)岁,连续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统一进餐时间,期间记录每日参比血糖、饮食、服药及锻炼等活动事件。在第3天禁食8h以上,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1,5-A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数值。结果1,5-AG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GSP、3d MBG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呈负相关(均P<0.05),将1,5-AG与日内不同时段的MBG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其与早餐前1h、早餐后2h、早餐后3h、晚餐后2h、晚餐后3h及2∶00~4∶00的MBG呈负相关(均P<0.05),与其他时段MBG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5-AG能较好地反映短时间内的MBG水平和血糖漂移,可作为糖尿病筛查和治疗监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联合鱼油脂肪乳剂治疗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48例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按照重症肺炎常规治疗方法,予以美罗培南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只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鱼油脂肪乳剂对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