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开珍 《哈尔滨医药》2014,34(4):285-285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78例标记为观察组,另54例单独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83.33%皆高于对照组单独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40.74%、72.22%。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能起到较好的降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脊柱手术的患者793例,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切口感染患者与切口未感染患者相关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93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切口细菌感染患者18例,感染率为2.27%。同时,与术后切口未感染患者相比,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年龄明显增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6.38,2.75,6.35;P<0.05)。与年龄≤5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50岁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31;P<0.05)。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相比,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4.65;P<0.05)。与有侵入性操作患者相比,无侵入性操作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4.31;P<0.05)。通过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年龄、糖尿病史以及侵入性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P<0.05)。讨论 年龄、糖尿病史和侵入性操作对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光友  邓涛 《光明中医》2014,(10):2228-223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相关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简单易行,但周期长,并发症多,患者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中医药治疗、调护,可克服老人惧怕手术心理,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手术治疗结合中医药调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适宜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式组,对比两组骨性融合率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Ankle Hindfoot Scale)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微创组骨性融合率为80.0%,高于开放式组的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骨性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微创组评分明显高于开放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提高早期骨性融合率及减轻疼痛方面较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儿腹泻的病因进行调查,并对患儿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70例腹泻患儿,对其疾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对患儿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调查患儿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儿中非侵袭性细菌感染的49例,侵袭性细菌感染的21例。70例患儿有58例治疗后痊愈,痊愈率82.9%;有11例患儿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改善率15.7%;有1例患儿治疗无效,予以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无效率为1.4%。结论:影响小儿腹泻发生的病因较多,临床中要针对患儿不同的病因开展不同的治疗方式,以提升患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胃肠镜检查术中异丙酚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9例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乙组4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满意人数25例,满意率为64.1%,乙组的满意人数35例,满意率为87.5%,乙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2%,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其优势显著,能减少手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缩短检查时间,提升患者对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蔡培强  邵玉凯  蔡培素 《骨科》2017,8(3):200-202,206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7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残腔以及内固定物植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93例脊柱手术病人中,切口感染病人18例(迟发2例),感染率为2.27%.与术后切口未感染病人相比,术后切口感染病人年龄明显偏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5、6.35;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5.31,P=0.02)、糖尿病病史(χ2=4.65,P=0.03)和内固定物植入(χ2=4.31,P=0.04)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了以上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OR=2.875,P=0.021;OR=2.609,P=0.031;OR=2.625,P=0.038).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史和内固定物植入对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病人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内固定的手术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均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机分为单侧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4例)和双侧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4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MACMAB疗效评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究表明,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可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打通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的信息屏障,实现更广泛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管理流程协同、医疗机构间资源的互联互通,进而建立我国的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本文主要介绍区域协同医疗在基层医院中体现的应用价值,即资源优化配置,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方便收集2011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采用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的56例(61条患肢)脉管炎患者及60例(81条患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观察术后患者行走和患肢缺血状态、疼痛、皮肤等情况。结果142条患肢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26例剧烈静息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静脉搏动良好,肢端循环显著改善,皮肤温度较前升高。67例手术后患肢末梢即由青紫色变为暗红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坏疽足趾脱落,残端完全愈合,踝上大隐静脉触及搏动。结论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