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53篇
预防医学   296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60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闭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58-659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归肾丸加味治疗闭经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盐酸川芎嗪及中药熏洗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3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1组40例加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对照2组40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甲钴胺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泡服及中药熏洗治疗。3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血浆NO、NOS、ET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FPG、2 hPG及HbA_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治疗组TC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1、2周,3组TC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同期(P0.05);治疗结束后2周时,对照2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后,3组血浆NO、NOS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ET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联合盐酸川芎嗪及中药熏洗等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DPN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浆NO、NOS、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甘草药材的成分含量及其保肝降酶作用.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甘草成分含量;用醋氨酚复制肝损伤模型,灌胃不同来源甘草的相同提取物,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转氨酶(AST)活力.结果:不同来源甘草组的ALT,AST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1与S8甘草组之间的ALT,AST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保护率分别为97.9%,95.8%,98.1%,94%,但前者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却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2.219%,2.86%,0.023%和0.767%,0.557%,0.013%;S4和S6甘草的保肝能力最差,保护率分别为67.4%,65.6%和70.1%,64.5%,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却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三年栽培甘草.结论:不同来源甘草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与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没有呈现正相关性,提示甘草保肝降酶作用可能是甘草药材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吕鑫  吕秀芝  杨爽  姚红梅 《贵州医药》2021,45(1):102-103
目的 提高对肺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合并EGFR 20-ins突变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1例PPMA合并EGFR 20-ins突变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分析来探讨疾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进展.结果 大多数PPMA合并EGFR 20-ins突变患者易被误诊,唯一的确诊方法是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2A13(CYP2A13)野生型(CYP2A13?1)和5种突变体的Flp-InTM CHO细胞系.方法:构建CYP2A13野生型、各突变体的pcDNA5/FRT重组质粒.将pcDNA5-CYP2A13?1、?2、?5、?6、?8和?9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Flp-InTM CHO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度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80例,记录其年龄、身高、体质量和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的相关指标,采用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和手术体会.方法 分析21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211例患者中192例顺利完成LC(91%),平均手术时间57 min(30~170 min),术后住院时间3~11 d,平均5 d.均无术后胆漏、肝外胆管损伤、膈下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选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LC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构建兔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将2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两组分别采用含CaCl2(0.75 mol/L)或胰蛋白酶(0.04 g/mL)溶液的棉条包裹浸润血管30 min诱导AAA,另两组分别在CaCl2或胰蛋白酶浸润的基础上行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术(缩窄50%~60%)造模。术后使用兽用彩超诊断仪监测受累血管管径变化,术后2周,收集损伤段腹主动脉制作组织切片行HE与EVG染色。用计算机模拟评估流出道缩窄对AAA形成的影响。 结果:术后2周,超声检查显示,两个单纯药物浸润组受累血管扩张不明显,均未达到AAA形成标准,两个药物联合缩窄组受累血管明显扩张,其中CaCl2+缩窄组成瘤率66.67%(4/6),血管平均扩张1.61倍;胰蛋白酶+缩窄组成瘤率83.33%(5/6),血管平均扩张1.89倍。与正常腹主动脉比较,CaCl2浸润的血管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均P<0.05),而胰蛋白酶浸润后的血管内膜厚度变化不明显(均P>0.05);各组中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弹力纤维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其中CaCl2+缩窄组的变化最为明显(均P<0.05)。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流出道缩窄后血管壁应力增大,成瘤率增加。 结论:药物损伤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能成功构建兔AAA模型,缩短造模时间,且胰蛋白酶浸润损伤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造模方法优于CaCl2联合腹主动脉流出道缩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心一站式扫描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A组行头颈心一站式扫描,B组分别行常规冠状动脉CTA及头颈部血管CTA扫描。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主观评分采用3分法,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颈总动脉近分叉处、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的平均SNR及其相对于脊柱旁肌肉的CNR。记录2组CTA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P=0.283),SNR及CN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828、0.761,P=0.104、0.089)。2组间CTA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621),但A组较B组扫描时间更短[(1.30±0.12)s vs (4.08±0.69)s,t=-2.831,P=0.006],DLP[(146.03±13.05)mGy·cm vs (1 935.04±134.12)mGy·cm,t=-6.743,P0.01]及ED[(0.88±0.32)mSv vs (9.62±1.64)mSv,t=-4.056,P0.01]更低。结论对AS患者,双源CT头颈心一站式扫描技术能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头颈动脉图像,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