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临床均给予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脊柱Cobb角变化(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胸腰段前凸Cobb角和腰椎前凸Cobb角)和脊柱变化(顶椎旋转度、躯干位移和身高)、健康评分(SF-36)变化、脊柱情况(SRS-22)。[结果]术后半年、1年时患者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胸腰段前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半年、1年时患者脊柱顶椎旋转度、躯干偏移度、身高变化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SF-36各指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SRS-22各指标(自我形象、功能活动、精神健康、疼痛程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能显著改善脊柱畸形,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新发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PVP后应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首剂量2 mg,此后均3 mg,静脉注射,每隔3个月注射1次,治疗6个月)。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应用中药方剂治疗(术后早期,应用桃仁承气汤,每日1剂;术后中后期,方用经验方,每日1剂,水煎服,出院后将药方制成丸剂,口服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日、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骨密度及椎体再发骨折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6.7±1.1)分、(2.6±0.9)分、(1.3±0.7)分、(1.1±0.6)分,观察组分别为(6.7±1.2)分、(2.4±1.0)分、(1.1±0.6)分、(0.8±0.3)分,两组术后第1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逐渐降低;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1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L2~4骨密度分别为(0.71±0.11)g/cm~2、(0.75±0.16)g/cm~2、(0.79±0.17)g/cm~2、(0.83±0.19)g/cm~2,观察组分别为(0.70±0.12)g/cm~2、(0.76±0.17)g/cm~2、(0.84±0.18)g/cm~2、(0.89±0.20)g/cm`2,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时L2~4骨密度逐渐增加;术后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L2~4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联合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0%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有效降低PVP后椎体骨折再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235-1238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7例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临床均给予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变化进行评价;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量表)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测量术前、术后脊柱相关影像学参数变化和矢状面平衡等相关参数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用时225~521 min,平均356 min;术中出血量950~1150 ml,平均1 10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患者ODI评分、VAS、SF-36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1年,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胸腰段前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C7PL-CSVL和SVA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螺钉置钉不良、1例老年患者因意外损伤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重建脊柱序列及三维立体面平衡,矫正脊柱生理弯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髂腹组和Stoppa组,各50例。髂腹组患者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Stoppa组患者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负重锻炼、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功能恢复(Harris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toppa组和髂腹组的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toppa组的切口长度短于髂腹组[(9. 4±2. 4) cm比(12. 4±2. 7) cm],术中出血量少于髂腹组[(277±32) m L比(416±43) m L](P <0. 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髂腹组[(146±20) min比(198±26) min,(15. 8±2. 6) d比(18. 8±2. 8) d,(25±3) d比(31±5) d,(5. 1±0. 6) d比(5. 9±0. 7) d](P <0. 01)。术后3个月、6个月Stoppa组和髂腹组患者的Harris得分呈升高趋势,且Stoppa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得分明显高于髂腹组(P <0. 05),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toppa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髂腹组[10. 0%(5/50)比30. 0%(15/50)](P <0. 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可有效减少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术中的创伤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及功能锻炼,从而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对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的评价。方法 :观察中药治疗前后60例(72髋)ANFH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72个髋关节)早期ANFH经中药治疗后,MRI示58个髋关节积液消失,20个骨髓水肿消失,39个"双线征"消失;另有5个髋关节在MRI复查时未见明显变化。外伤所致早期ANFH的治疗结局优于非创伤性患者(P0.05)。结论:MRI能客观、有效地评价中药治疗ANFH的效果,中药治疗因外伤所致早期ANFH效果优于非外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外泌体(exo)通过携带高水平的miR-376b-3p调控MYC对骨关节炎(OA)的作用。方法:IL-1β处理HC-A细胞建立OA损伤模型,分析miR-376b-3p、MYC水平变化。滑膜组织中分离SMSCs及exo,干预miR-376b-3p与MYC表达,CCK-8、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HC-A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因子IL-6、TNF-α分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A组织与细胞中miR-376b-3p表达均下调(均P<0.05)。SMSCs源性exo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下调IL-6、TNF-α水平,该作用能被miR-376b-3p抑制剂部分抵消(均P<0.05)。MYC被证实是miR-376b-3p的靶基因且能促进OA软骨细胞损伤,对OA损伤的促进作用能被SMSCs源性exo部分抵消(均P<0.05)。结论:SMSCs源性exo携带的miR-376b-3p通过抑制MYC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OA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聊城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53例)和联合组(55例)。神经阻滞组单纯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总神经MCV变化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联合组治疗后1、2、3、4周VAS评分逐渐降低[神经阻滞组:(4.3±1.4)分,(3.1±0.7)分,(2.1±0.5)分,(1.7±0.4)分比(7.4±1.6)分;联合组:(3.4±1.3)分,(2.2±0.6)分,(1.4±0.2)分,(1.3±0.1)分比(7.5±1.5)分](均P<0.05),联合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神经阻滞组(P<0.05)。神经阻滞组、联合组治疗后1、2、3、4周胫神经MCV逐渐提高[神经阻滞组:(36±12)m/s,(39±12)m/s,(40±12)m/s,(42±12)m/s比(35±11)m/s;联合组:(39±12)m/s,(45±12)m/s,(50±12)m/s,(53±14)m/s比(34±11)m/s](均P<0.05);神经阻滞组、联合组治疗后1、2、3、4腓总神经MCV逐渐提高[神经阻滞组:(33±12)m/s,(37±12)m/s,(39±12)m/s,(42±13)m/s比(31±10)m/s;联合组:(38±11)m/s,(44±11)m/s,(50±12)m/s,(53±13)m/s比(31±10)m/s](均P<0.05),联合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升高幅度大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坐骨神经远段传导功能,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葛根素对骨质疏松大鼠氧化应激反应、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葛根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造模组、雌激素组、葛根素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手术法”构建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对照组和造模组:0.9%NaCl 5 mL/kg,葛根素组:葛根素35 mg/kg,雌二醇组:雌二醇150μg/kg,1次/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6周。检测血清和骨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骨代谢指标和骨组织BMD,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造模组大鼠血清和骨组织SOD和GSH-Px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组和葛根素组SOD和GSH-Px较造模组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组大鼠血清和骨组织H2O2和MD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组和葛根素组H2O2和MDA较造模组均显著降低(P<0.05)。造模组大鼠血清TRACP5b、RANKL、PINP和BG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组和葛根素组骨代谢指标较造模组均显著降低(P<0.05)。造模组骨组织B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组和葛根素组BMD较造模组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组骨皮质明显变薄,骨质疏松改变,骨小梁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髓腔明显扩大,骨细胞明显减少。葛根素组和雌激素组新生骨小梁数量增多,间隙稍小,排列较规则,连接成网。结论葛根素通过调控骨质疏松大鼠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组织形态学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及胫前肌腱定位、髓外系统进行截骨、术后胫骨假体在冠状位上的力线情况,并分析产生不良力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间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完成212个膝关节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工作组实施。胫骨侧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方法,参考标志近端为胫骨结节中内1/3,远端为胫前肌腱。术前、术后2周在下肢全长片上测量下肢器械轴夹角和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结果:定义良好冠状位力线为胫骨假体平台连线中垂线同下肢机械轴夹角在±3°范围内,结果显示191个(90.1%)胫骨假体的力线良好。术后外翻截骨5个,内翻截骨16个。术前存在内翻畸形的196个膝关节中,术后17个(8.7%)存在假体不良力线;术前16个外翻膝中,4个术后有不良力线(25.0%);卡方检验经校正后(χ2=2.778,P=0.096)无统计学相关性。术前内/外翻畸形大于20°的膝关节有22个,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1.95°(20.00°,26.90°)和1.85°(0.10°, 7.10°),190个畸形小于20°膝关节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0.65°(0.50°,19.80°)和1.10°(0.00°,4.60°), 结果经秩和检验显示术前重度畸形同术后胫骨假体不良力线存在相关性(Z=2.11,P=0.03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和胫长肌肌腱为近/远端解剖标志,依靠髓外定位系统进行截骨,临床可行性高,多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方法可能产生内翻截骨,且在重度畸形的患者中更易出现力线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6例。结果:术后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65±1.89)个月。膝关节功能按国际常用的Lysholm评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恢复达优2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92.31%。结论:在三柱理论指导下双切口联合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负重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