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Morel-Lavallée损伤(Morel-Lavallée lesion, MLL)是在剪切暴力作用下,皮下组织与深筋膜层间分离产生的闭合性潜行脱套伤,于1863年由法国医生Morel-Lavallée首次提出[1]。MLL多是在高能量创伤中产生[2],随着社会发展,车祸伤及高坠伤等高能量创伤逐渐增多,MLL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敖江鹏  汪丙昂  杜明瑞  余香 《陕西中医》2024,(3):328-330+353
目的:观察麻醉下松解联合地乌蠲痹汤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冻结肩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下松解干预,联合组患者采用麻醉下松解联合地乌蠲痹汤干预,两组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冻结肩患者中医证候、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抬举受限、畏寒恶风、拘急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联合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余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联合组、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下松解联合地乌蠲痹汤干预冻结肩,可舒筋通络,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7例胸锁关节结核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起病隐匿,仅2例伴肺结核。7例患者CT或MRI均示异常改变,聚合酶联反应(PCR)、γ干扰素释放试验、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综合阳性率达90%以上。治疗需要抗结核药物的全程干预,传统的病灶局部搔刮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革新的"感染病灶截骨清除、游离骨端行胸大肌肌筋膜瓣包裹修整术"效果良好。文献复习表明,胸锁关节结核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早期行CT或MRI检查、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PCR检验等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抗结核药物的全程治疗尤其重要,病灶彻底清除的手术治疗应优先于胸锁关节稳定性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慢性腰痛女性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标志物(BTMs)与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腰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在本院就诊的2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BMD;采用罗氏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静脉血Ⅰ型原胶原N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特殊序列(β-CTX)水平;通过MRI检查患者腰椎Modic改变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BTMs与腰椎BMD和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绝经后慢性腰痛女性腰椎Modic改变发生率为51.5%,Modic改变患者腰椎BMD低于无Modic改变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INP和β-CTX水平高于无Modic改变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TX和PINP与Modic改变呈正相关,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BMD与Modic改变呈负相关,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慢性腰痛女性腰椎BMD及BTMs与腰椎Modic改变有相关性;随着BTMs升高或者BMD降低,腰椎Modic改变的发生率升高,提示临床上应早期监测绝经后慢性腰痛女性BTMs和腰椎BMD的变化,早期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为治疗绝经后女性腰椎Modic改变引起的背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靶向减压填充β-磷酸三钙(β-TCP)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3例(32髋),根据术前Mimics软件重建坏死区域并设计减压通道,在自主设计的导向器导引下,使用Flipcutter倒打钻精准清除坏死区域死骨。打压β-TCP多孔陶瓷颗粒到原坏死骨腔并置入β-TCP多孔陶瓷棒修复骨床。术后观察切口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满24个月行MRI检查,通过髋关节伤残和骨关节炎评分(HOOS评分)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24个月随访HOOS评分,包括患髋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能力、运动、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SF-36量表评分中患髋生理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社会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虽较术前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仅1例患者因股骨头塌陷、疼痛加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MRI显示术后24个月32髋中,20髋(62.50%)影像学明显改善,8髋(25.00%)影像学未见明显变化,3髋(9.38%)股骨头塌陷<2 mm,1髋(3.13%)股骨头塌陷>4 mm。[结论]采用术前精准定位坏死灶,术中靶向减压清除死骨后填充β-TCP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股骨头坏死进展,缓解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侧优先髋臼侧联合氨甲环酸纱布填塞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初次THA的患者74例;其中男35例,女39例;平均年龄61(25~83)岁。将患者分为A、B组两组。A组37例采用THA术中股骨侧优先髋臼处理;B组37例采用髋臼侧优先股骨侧处理。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入路,以37°为理想联合前倾角。A组患者术中截除股骨头后,先行股骨髓腔扩髓,当髓腔锉与股骨髓腔大小匹配后,测量髓腔锉的前倾角,取出髓腔锉,股骨髓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浸润的纱布填塞;然后以37°-髓腔锉前倾角为前倾角,40°外展角磨锉髋臼。B组患者术中截除股骨头后,先处理髋臼侧,使用髋臼角度定位器,以15°前倾角、40°外展角磨锉髋臼;然后再行股骨髓腔扩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假体联合前倾角、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3、6、12、24个月门诊复查,复查内容为切口愈合情况,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血常规(C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检验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材料对海水浸泡兔胫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7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对照组、海水组, 每组9只。采用手术截骨的方法构建兔胫骨骨缺损模型。普通组不用海水浸泡, 对照组和海水组在术后8 h内用海水浸泡2 h。造模成功后, 三组动物术后5~7 d内伤口外观无明显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后行清创并植入填充物。对照组用负载万古霉素和 BMP-2的明胶海绵填充;普通组和海水组植入负载万古霉素和 BMP-2的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三组动物填充结束后, 逐层缝合, 碘伏消毒, 并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抗感染, 石膏外固定。分别于术后4, 8, 16 周摄患肢胫骨正位 X 线片, 运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效果。取16周骨缺损组织行HE染色, 观察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术后4周, 普通组、对照组、海水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分别为(2.8±1.1)分、(1.1±0.9)分、(2.2±1.0)分, 其中对照组较普通组低(P<0.05), 海水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优化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在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6-05—2020-07经椎间孔减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3例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其中21例术中采用优化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22例术中未注入骨水泥强化(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复位满意率、椎间融合率、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3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未发现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毒性反应。对照组1例S1椎体内的2枚螺钉松动,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术后滑脱椎体复位满意率、术后12个月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术中采用优化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即刻稳定性和螺钉把持力,提高滑脱椎体复位满意率和术后椎间融合率,同时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骨量丢失,降低远期螺钉松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