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2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39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随着疾病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医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利用生物信息学从分子水平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构建疾病风险模型,并预测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为后期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分析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分子调控机制,预测相关疾病靶点并构建疾病风险模型,同时预测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方法:检索GEO数据库,下载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矩阵文件GSE123568和基因注释文件GPL15207。借助R语言等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与mRNA,并通过公共数据库预测与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关联的miRNA-mRNA,再将预测到的mRNA与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整合得到ceRNA网络。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利用R语言分析关键基因的功能与相关通路,并挖掘关键ceRNA网络。最后根据关键基因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模型,并进行中药预测。结果与结论:(1)与健康对照相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有7个长链非编码RNA和1763个mRNAs存在差异表达;(2)筛选出STAT3、KAT2B、AGO4、JAK2、JAK1、PTGS2共6个关键基因;(3)关键基因所富集的功能包括对肽激素的反应、白细胞介素6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白细胞介素6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涉及JAK-STAT、脂肪细胞因子、催乳素等信号通路;(4)4种mi RNAs(mi R-135a-5p、mi R-137、mi R-17-5p、miR-20b-5p)和2种长链非编码RNA(SNHG11、C20orf197)可能在导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5)KAT2B最有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风险因子;(6)郁金、淫羊藿、黄芪具备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靶点的可能。通过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介导的ceRNA网络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疾病靶点、信号通路及潜在治疗中药,为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气血失和,百病丛生,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基于气血理论探讨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思路,认为肺系疾病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系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加之外邪侵袭,导致“肺气虚弱,肺虚络瘀,肺热瘀阻,热壅血瘀”,总结出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为本,痰热瘀阻为标”,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理顺气血”为主要原则,临床上辨证应用“补肺理气、养血活血、化痰逐瘀、清肺热、利肺气、止咳平喘、凉血”之法,为临床从气血角度论治肺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电针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性调控,其中中枢敏化机制又可细分为脊髓背角神经元相关机制、胶质细胞活化抑制机制、信号通路相关机制以及突触可塑机制。但当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尚未得到明确证实,今后可借助基因推敲或相关抑制剂来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验证作用机制。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能够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近几年,高血压病渐渐成为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仝小林院士将中医理论及个人临床经验相结合,依据态靶理论,提出了高血压病“病-期-态”具体病机。脂噬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血管重塑、血管内皮损伤等高血压发病环节,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一方面认为脂噬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态靶辨治“期”的密切相关,其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病3个阶段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点互相对应,另一方面认为脂噬是高血压态靶辨治“态”的重要微观体现。基于脂噬探讨高血压病的态靶辨治“病-期-态”模式的生物学内涵,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来认识疾病发展规律,可使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精准对接,实现中医精准治疗,以期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与胶囊内镜(CE)对小肠出血诊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DBE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3例疑为小肠出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54例)患者接受DBE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B组(49例)患者接受CE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检查时间、耐受性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DBE对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效果。结果 A组患者病变检出率为94.4%,病因诊断率为81.5%;B组分别81.6%、65.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检查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耐受性评分为(4.5±0.4)分,与B组[(4.7±0.2)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患者中15例发现活动性出血,止血治疗成功14例,成功率为93.33%。结论 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效果优于CE,二者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CE具有非侵入性,较DBE有更好的耐受性;DBE可同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7,(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7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毛蕊异黄酮、朝藿定C、淫羊藿苷分别在0.010 04~0.501 76、0.031 90~1.595 51、0.031 2~1.560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9%、98.07%、100.16%,RSD分别为3.09%、2.72%、2.18%。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固本补肾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2):145-148
目的:研究分析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及其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随机分配100例纳入对照组,另100例纳入治疗组,两组均按TOAST分型标准(Trial of10172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进行分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采取与对照组同样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均通过NIHSS评分及Barthel-Index(BI)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间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疗效,并且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以了解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所有入选病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及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SAO)多于心源性脑栓塞(CE)、其他确定原因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SOE)及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型入院时NIHSS最高(P0.05)、BI最低(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NIHSS及BI评分改善程度、中医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相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以LAA和SAO型最多,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113-116
目的:研究三叶香茶菜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h1/Th2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CG+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用分光光法检测肝组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模型比较组比较,三叶香茶菜(150g/kg)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的ALT活性,能显著提高血清IL-2水平,三叶香茶菜(150g/kg、75g/kg)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IL-10水平,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损害,对IFN-γ和IL-4水平无显著影响,对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比值无显著影响。结论:三叶香茶菜能增强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h1免疫,抑制Th2免疫,使机体Th1/Th2免疫失衡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抗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开腹手术全身麻醉恢复期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停止输注顺式阿曲库铵时患者的体温进行分组,其中体温34.0~35.9℃的22例患者归为浅低温组,体温36.0~37.0℃的18例患者归为正常体温组。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以4个成串刺激(TOF)模式引起拇内收肌4个肌颤搐(幅度T1、T2、T3、T4),维持1%T1≤10%。记录恢复指数(RI)、T1恢复至25%,75%及90%的时间(T125%,T175%、T190%)、TOF比值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TOF70%、TOF90%)。结果浅低温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T1恢复至10%及TOF比值恢复至0.9时的体温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温组(P均0.05);浅低温组的RI、T125%、T175%、T190%、TOF 70%、TOF 90%时间明显较正常体温组显著延长(P均0.05)。结论浅低温可使全身麻醉恢复期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的消退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减少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手术结束清醒期的尿道刺激反应程度,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3年4月至10月12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全麻后按常规留置尿管,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回病房清醒期的尿道刺激反应。结果实验组经过循证干预后,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尿道刺激反应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减少全麻后留置尿管清醒期尿道刺激反应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