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丽娟 《中外医疗》2016,(31):147-149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行硝苯地平、 拉贝洛尔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方便抽选实施硝苯地平疗法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 拉贝洛尔疗法的100例作为实验组,评定疾病治疗后的血压指标、妊娠解决和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预后收缩压(120.62±8.01)mmHg,舒张压(77.04±4.46)mmHg;对照组预后收缩压(145.20±10.69)mmHg,舒张压(89.67±6.08)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妊娠结局、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拉贝洛尔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血压,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发现时往往是晚期,故致死率和5年生存率极低,目前对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占据重要的位置。遗传因素如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BRCA)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1],而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多受到大家的重视。环境暴露组学的发展,使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走进大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PPD)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单胎足月妊娠,年龄22~35岁,BMI 25~30 kg/m2,ASA Ⅱ级。所有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使用0.5%布比卡因8~10 mg,硬膜外腔头端置管备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四组:C组(n=29)、S1组(n=28)、S2组(n=30)和S3组(n=29)。C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4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S1组、S2组和S3组分别在C组配方基础上加入艾司氯胺酮0.1、0.2和0.4 mg/kg。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剂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持续时间48 h。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艾司氯胺酮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补救例数、术后1周及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情况和PP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S1组、S2组和S3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术后1周和6周EPDS评分与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后1周和6周EPDS评分与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产妇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比例和皮肤瘙痒、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PCIA复合使用艾司氯胺酮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PPD的发生率,其中复合艾司氯胺酮0.2、0.4 mg/kg效果优于艾司氯胺酮0.1 mg/kg。  相似文献   
4.
凌玲  沈霞  刘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0,(18):3330-3333
目的 构建妊娠中晚期妇女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预测模型,并建立个体预测IDA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5月 - 2019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检的431例妊娠中晚期妇女,均进行血常规和血清铁检测,根据有无IDA分为IDA组与非IDA组。对两组各项因素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中晚期女性发生IDA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妊娠中晚期女性发生IDA的预测效率。结果 431例妊娠中晚期女性发生IDA有83例(19.2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济收入、孕周、初次月经年龄、孕期含铁食物摄入频次、补充铁剂频次、是否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妊娠中晚期妇女IDA的发生有关(χ2/P = 5.964/0.015、11.183/0.001、7.336/0.007、7.907/0.005、12.911/0.011、14.202/0.001、4.901/0.027);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孕周(Waldχ2 = 5.891,P = 0.015,OR = 1.931,95%CI:1.135~3.285)、孕期含铁食物摄入频次少(Waldχ2 = 4.410,P = 0.036,OR = 3.044,95%CI:1.077~8.603)、未定期复查血常规(Waldχ2 = 4.997,P = 0.025,OR = 3.552,95%CI:1.169~10.793)是妊娠中晚期妇女发生IDA的危险因素,月经济收入高(Waldχ2 = 6.285,P = 0.012,OR = 0.334,95%CI:0.141~0.787)、补充铁剂频次多(Waldχ2 = 5.370,P = 0.020,OR = 0.314,95%CI:0.118~0.837)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ID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截断点为0.226,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00%、90.00%。结论 月经济收入低、孕周、孕期含铁食物摄入频次少、补充铁剂频次少、未定期复查血常规是妊娠中晚期妇女发生IDA的危险因素,而利用上述因素构建模型可为妊娠中晚期妇女IDA发生风险的预测及防护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丽娟 《求医问药》2014,(20):155-156
目的 :探讨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中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以及促卵泡生成素等激素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3个月后,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明显低于其接受治疗1个月后子宫内膜的厚度,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红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其接受治疗1个月后血红蛋白的浓度,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在这12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头晕,有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有1例患者发生了胃部不适,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在这12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有效的患者有110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6%。结论 :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助于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并阻止其继续增生,进而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卵巢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39例卵巢破裂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转归。结果 39例患者均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时期,71.8%发生于月经后半期,51.3%发病前有性生活史,5.1%有用力排便史,43.6%无明显诱因。均有腹痛症状。10例(25.6%)手术治疗;29例(74.4%)予保守治疗,其中26例(89.7%)治愈出院,均为初步诊断明确的患者。结论大多数卵巢破裂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提高卵巢破裂的诊断率,则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亦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对40例适合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经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20例,并于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术20例,配合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一般护理。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肠功能恢复、切口美容效果、平均住院日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效果明显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一种术式,同时术前、术后采取精心的护理是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娩出后不同时机行脐带结扎对早产新生儿血红蛋白和铁储备的影响,以确定早产儿的理想结扎时机。方法选取107例早产儿,根据入组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于娩出1 min时结扎脐带,观察组于娩出3 min或脐动脉停止搏动后结扎脐带。比较两组结扎脐带时和出生24~48 h、42 d及4个月龄时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及观察期内缺铁性贫血(IDA)。结果观察组结扎脐带时和出生24~48 h时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义(P0.05),而两组出生42 d和4个月时H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结扎脐带时和出生24-48 h时S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出生42 d和4个月时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DA发生率(11.86%)低于对照组(27.08%)(P0.05)。结论早产儿娩出后建议延迟3min或待脐动脉停止搏动后结扎脐带,可明显提高早产儿早期Hb水平和铁储备,降低发生IDA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盘内异常血池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有胎盘内异常血池声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胎盘血池大小分为胎盘血池>10 cm组40例、胎盘血池≤10 cm组60例;另选择同期无胎盘内异常血池声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100例异常血池的胎盘进行了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观察胎盘异常血池病例中胎盘的病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胎盘血池>10 cm组的孕产妇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盘早剥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高于胎盘血池≤10 cm组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盘血池≤10 cm组的孕产妇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临床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胎盘血池>10 cm组胎盘发生绒毛膜板下血栓形成或局部梗死、绒毛纤维素样变或纤维素样沉积、炎症细胞浸润(绒毛膜羊膜炎)者明显高于胎盘血池≤10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存在且胎盘血池>10 cm对母婴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胎盘血池>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血清激素的影响,为优化围绝经期功血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 将12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空腹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91.67%(55/60)和71.67%(4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5,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60/60)和95.00%(57/6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均低于对照组[(3.84±0.46)mm比(5.27±1.25)mm、(7.02±3.25) U/L比(8.82±3.82) U/L、(5.34±1.48) U/L比(7.23±1.24)U/L、(148.3±101.5) pmol/L比(258.8±156.3) pmol/L和(1.53±0.65) nmol/L比(2.78±0.46) nmol/L,P<0.05];观察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5.6±5.6)h比(28.6±9.4)h,(34.8±9.4)h比(66.2±15.4)h,P<0.01].结论 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能够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血清激素水平调节强度、降低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