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军宏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6):564-566
目的 探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地佐辛组(D组),每组40例.于入室前60 min,F组以0.4%罗哌卡因30 ml行髂筋膜间隙阻滞,D组以地佐辛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记录第1次过床(T1)、第2次过床(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间点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局麻药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F组T1、T2、T3的VAS评分分别为(4.5±1.4)分、(3.8±1.2)分、(3.9±0.7)分,明显低于D组各时间点VAS评分[(7.9±1.2)分、(7.5±0.8)分、(7.0±1.1)分,P均<0.05].F组无局麻药中毒发生;D组在静脉注射地佐辛60 min内,恶心3例(7.5%),头晕2例(5.0%).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转运及椎管内麻醉前体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2.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2,34(8):639-640
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以及记忆受损。一般在术后48h左右发病,症状持续1周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术后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变化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研究发现,老年患者(>60岁)更容  相似文献   
3.
包萌萌  岳云 《北京医学》2015,(8):742-745
目的 探讨Narcotrend指数(NI)是否可以用于监测氯胺酮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75例ASA Ⅰ ~Ⅱ级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成年患者,按照氯胺酮意识消失ED95剂量的不同倍数,随机分为3组,1.2 mg/kg组(K1组,2倍ED95)、1.5 mg/kg组(K2组,2.5倍ED95)和1.8 mg/kg组(K3组,3倍ED95).患者入室平静后,分别静脉注射预定剂量氯胺酮,监测10 min,分别记录给药前(基础值)、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LOC)和意识消失后1 min、3min、5 min、10min共6个时间点的MAP、HR、SpO2、NI、BIS数值及相应OAA/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BIS和NI基础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氯胺酮不同剂量后,NI和BIS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波动,且每例患者波动出现时间、波幅、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尽管注射氯胺酮后,各组NI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K2组最低NI值(中位数)降至63,随后逐渐回升,LOC后10 min时各组NI基本恢复至基础值.但是每组各时间点间NI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不同剂量氯胺酮对NI值随时间变化无影响(P>0.05);同组各时间点NI与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和BIS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x<0.5).结论 在反映麻醉剂量下氯胺酮的麻醉深度方面,NI与BIS比较并无改进.  相似文献   
4.
相同浓度的丁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盐酸丁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酯类局麻药常以合剂或单独用于硬膜外阻滞中[1],但很少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本研究拟通过与罗哌卡因比较,探讨0.125%的丁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可行性,为丁卡因应用于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两组:丁卡因组(Ⅰ组)和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方法全身麻醉下肝移植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罗库溴铵间断组(Ⅰ组)和连续输注组(Ⅱ组)。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反应,记录肌松效应及用药量等。结果两组年龄、体重、尿量、出血量、无肝期及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肌松起效和恢复时间及用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无肝期临床作用时间(97.9±26.1)min和新肝期肝动脉开放前第一次给药的作用时间(82.0±20.9)min,明显长于无肝前期(65.0±22.2)min。Ⅰ组和Ⅱ组无肝期及新肝期罗库溴铵的用量分别为(1.61±1.18,2.16±1.23)μg·kg^-1·min^-1和(1.44±0.53,2.01±1.24)μg·kg^-1·min^-1,显著低于无肝前期(5.07±1.01,5.68±1.75)μg·kg^-1·min^-1。术中转氨酶显著升高(P〈0.01),血尿素氮和肌酐有增高趋势,肌酐清除率有降低趋势。无肝期和新肝初期内环境变化显著。结论肝移植术中间断和连续两种给药方式,罗库溴铵的用药量和肌松恢复时间相似。无肝期肝功能缺如、新肝缺血再灌注及肝动脉化,以及肝外途径等协同作用,使得无肝期和新肝期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延长,维持同等程度肌松时用药量明显低于无肝前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3~12岁患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30例,按照年龄分为3~6岁组(A组)和7~12岁组(B组).两组均给予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后调节C(ET)Sev分别维持在1.5%、2%、3%、4%、5%至少5 min,随后记录BIS、HR、MAP.结果 两组患儿BIS在麻醉诱导后均显著降低(P<0.01).C(ET)Sev在1.5%~3%时,两组患儿BIS均与C(ET)Sev呈负相关,A组回归方程为Y(BIS)=94.683-20.656X(C(ET)Sev)(r=-0.952,P<0.01),B组回归方程为Y(BIS)=93.508-19.943X(C(ET)Sev)(r=-0.926,P<0.01).结论 3~12岁小儿应用七氟醚麻醉时,BI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适合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reoptic bronchoscopy,FB)麻醉的气道管理手段.方法 选择无痛FB老年患者60例,用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鼻导管吸氧;Ⅱ组患者应用内镜面罩;Ⅲ组患者插入双管喉罩Supreme(Laryngeal Mask Supreme,塞舌尔),经面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量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对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按照依托咪酯诱导剂量随机分为四组:A组0.2 mg/kg,B组0.3 mg/kg,C组0.4 mg/kg,D组0.5 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的MAP、HR和BIS变化。结果 A、D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比B、C组明显。T2~T5时D组BIS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或P<0.01),T4、T5时A组BIS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0.3~0.4 mg/kg复合舒芬太尼0.3μg/kg较适合老年患者麻醉诱导,镇静深度适中,循环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输注丁丙诺啡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进行研究,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64岁,ASAⅠ级或Ⅱ级,性别不限,体重50~100 kg,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00例.2组术后分别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3 μg·kg-1·h-1、芬太尼0.3 μg·kg-1·h-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后6、12、24、36和48 h的疼痛程度,于各时点行镇静评分及Prince-Henry评分,监测心率、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B组各时点VAS评分、镇静评分和Prince-Henr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各时点R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丁丙喏啡0.3 μg·kg-1·h-1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