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59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4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重组人脑钠素(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观察,并与硝普钠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心脏手术病人22例,随机分为rhBNP组(B组)和硝普钠(SNP)组(s组),每组11例。比较rhBNP与SNP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给药前和S组比较,B组用药后15、30、60、120和180min各点心输出量增加显著(P〈0.05,P〈0.01);B组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即刻、15、30和60min时点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显著(P〈0.05);给药后即刻、15和30点与S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B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即刻、15、30、60、120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P〈0.01);与S组比较,给药后30、60、120和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组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60min、120min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B组与输注rhBNP前以及S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rhBNP后病人24h尿量明显增加。用药过程中以及30d后进行电话随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改善心功能和稳定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二氧化碳气腹对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预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1年2—11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成非二氧化碳气腹组和二氧化碳气腹组,每组45例。非二氧化碳气腹组患者在气管插管5 min后(T1),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6 ml/kg,输注时间20 min。二氧化碳气腹组患者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5 min后(t1)进行相同方案补液试验。补液试验后,每搏量指数(SVI)增加≥15%为液体反应阳性组(R组),反之为阴性组(NR组)。在T1、t1及2组补液试验后5 min(T2、t2)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MAP)、SVI、ΔVpeak。结果 非二氧化碳气腹组和二氧化碳气腹组中R组MAP、SVI在T2/t2时点均高于T1/t1时点[非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2012年北京安贞医院4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Pm〉50mmHg)的手术治疗患儿,男21例、女19例,年龄(7.2±3.3)岁,体重(19.6±7.1)kg。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组Ⅰ(Group=0,n=20,男/女:12/8)经中心静脉持续泵入硝酸甘油;组Ⅱ(Group=1,n=20,男/女:9/11),经中心静脉持续泵人前列腺素E1(PGE1)脂质微球。以气管内插管时间(Tintubation)为因变量(Y),以患者年龄(Age)、体外循环时间(TCPB)、术后平均肺动脉压(PAPm)、术后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术后体循环压力/肺循环压力(Ps/p)、用药分组(Group)、术后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术后右心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为自变量(X),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40例患儿围手术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分组[Group,x1,P=0.004,95%CI(-71,-16)]、TCPB[x2,P=0.011,95%CI(0.9,5.8)]、术后PAPm[x3,P=0.004,95%CI(3.2,13.3)]、术后RVSWI[x4,P=0.003,95%CI(-16.9,-4.3)]和术后PVRI[x5,P=0.03,95%CI(-0.29,-0.02)]。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回归方程为:Y=-0.60x1+0.54x2+2.22x3-1.70x4-0.15x5。结论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临床监测指标中,是否应用PGE1脂质微球、TCPB、术后PAPm、术后RVSWI和术后PVRI与患儿的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倒“L”胸骨下段切口;胸骨旁小切口5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法国圣骑士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冠脉固定器下行冠脉吻合;2例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结果66例均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吻合,2例追加大隐静脉降主动脉至第一对角支的吻合。无围术期死亡。60例随访0.5~8年,(5.5±2.5)年,心绞痛症状消失42例,明显减轻24例。术后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冠脉造影12例,LIMA与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满意率100%,支架内再狭窄1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血管手术孕妇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围术期资料,年龄22~37岁,将对孕妇死亡有明显影响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孕妇死亡5例,病死率为14.3%(5/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YHA心功能4级、手术时间、ICU留观时间、术后心力衰竭、术后透析对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死亡有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检测出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YHA心功能4级、手术时间、ICU留观时间、术后心力衰竭、术后透析为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右侧腋动脉插管方法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8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右侧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行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根据术中腋动脉插管方式将280例患者分为两组,直接插管组(n=215),年龄(43.1±9.5)岁,行直接腋动脉插管;间接插管组(n=65),年龄(44.7±8.3)岁,腋动脉连接人工血管行间接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相关手术参数、临床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住院死亡10例,其中直接插管组7例(7/215,3.3%),间接插管组3例(3/65,4.6%);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腋动脉插管;术后25例(25/280,8.9%)出现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直接插管组19例(8.8%),间接插管组6例(9.2%),均经治疗痊愈。间接插管组患者术后腋动脉插管并发症明显少于直接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vs.19例,P=0.04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最高流量、最高泵压,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顺行性脑灌注时间和CPB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可以降低腋动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安全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深低温期间高氧血气管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兔血气、生化指标、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氧管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DHCA+选择性脑灌注(ASCP)动物模型,将24只11~13周龄雄性新西兰兔(体重2.7~3.4 k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SCP组(S组),ASCP+高氧管理组(SH组),每组8只。术中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静脉球血氧分压(P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和血乳酸(Lac)含量,术后检测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停循环前、复灌前和复灌5 min SH组PaO2、PjvO2和SjvO2均高于S组和Sham组(P0.05)。SH组脑组织SOD活性与S组[(213.53±33.52)U/mg.prot vs.(193.02±27.67)U/mg.prot]和Sham组[(213.53±33.52)U/mg.prot vs.(244.38±35.02)U/mg.pr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SOD活性低于Sham组(P0.05)。SH组脑组织MDA含量低于S组[(1.42±0.30)nmol/mg.prot vs.(2.37±0.55)nmol/mg.prot,P0.05]。结论深低温期间的高氧血气管理在DHCA+ASCP中能提供更好的氧供,有效地提高兔PjvO2和SjvO2,维持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注射胺碘酮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34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43~64岁,体重51~95kg,随机分为2组(n=17):对照组(C组)和胺碘酮组(A组).体外循环开始后,A组静脉注射胺碘酮5 mg/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毕至出院期间房颤的发生情况、术毕至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毕至出院的时间.结果 两组ICU停留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术毕至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房颤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胺碘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改善转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