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OPCABG-AKI)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行OPCABG的1 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并比较8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Python的SHAP模型解释包对预测性能最佳的黑箱模型进行解释性分析。将特征参数SHAP绝对值的平均值定义为该参数的重要性并进行排序;以SHAP值为依据确定各特征参数与OPCABG-AKI的关系;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单个特征量化分析;对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真阳性及真阴性样本进行独立的解释性分析。
结果 共有405例(36.5%)患者发生AKI。在8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性能最优,针对阳性样本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0(95%CI 0.86~0.94)。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尿量对RF模型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诱导期循环变异系数、术中右美托咪定用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低血压时间、术前血清肌酐基线、APACHE Ⅱ分数和年龄等。
结论 以随机森林集成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可较好地预测OPCABG-AKI,模型中术中尿量等指标与OPCABG-AKI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硬膜外血肿动物模型,为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及考核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6头4~6个月龄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造模成功后,通过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进行救治训练。记录6名受训人员的造模及救治训练时间。分别于注入动脉血前(T0)、注入动脉血后10 min(T1)、注入动脉血后20 min(T2)、钻孔引流术后(T3),记录并比较6头实验猪的颅内压(ICP)情况。采用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动物模型进行打分。结果 6名受训人员平均造模时间为16.4 min,平均救治时间为11.7 min。6头实验猪T0、T1、T2、T3时的ICP分别为(119.3±1.2)mmH2O、(135.8±4.6)mmH2O、(135.3±3.0)mmH2O、(118.5±5.0)mmH2O。受训人员对于伤情真实感、模型标准化、造模工具及麻醉与伦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建立碘131(131I)皮肤伤口放射性沾染动物模型,为核沾染洗消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15头4~6个月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碘伏组、伤口洗消液组,每组各5头。生理盐水组仅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碘伏组仅用碘伏溶液冲洗伤口。伤口洗消液组仅用伤口洗消液冲洗伤口。记录并比较3组洗消清除率、洗消时间。记录伤口洗消液组受训人员对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 伤口洗消液组、碘伏组的洗消清除率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洗消液组的洗消清除率高于碘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洗消液组的洗消时间低于碘伏组、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伏组、生理盐水组的洗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洗消液组中,受训人员对伤情真实感、模型参数、麻醉与伦理、模型推广性、训练效果5个方面给予动物模型评价较高(分数>9分)。对模型标准化、造模难度、造模时间、造模工具、考核要素5个方面评价较低(分数≤9分)。结论 成功建立碘(131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内镜面罩和鼻导管两种吸氧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监护麻醉(MAC),探讨两者预防术中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ERCP术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级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内镜面罩吸氧组(M组),氧流量均设置为5 L/min。缓慢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05~0.10μg/kg和丙泊酚1.0~2.0 mg/kg,诱导后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6~10 mg/(kg·h)、右美托咪定0.2~0.8μg/(kg·h)维持镇静深度。记录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低氧血症(SpO2为75%~89%,60 s)和严重低氧血症(SpO275%或SpO290%且 60 s)的例数;于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入咽部(T2)、置入十二指肠乳头(T3)、退镜(T4)和苏醒时(T5)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呼吸频率(R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于T0、术中每间隔15 min (诱导后到退镜)和T5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3%和30.0%,P=0.006),两组术中均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M组患者在诱导后15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C组;M组患者SpO2在T1、T2、T3和T4时点均高于C组,诱导后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C组[(52.62±7.44)和(41.17±4.45) mmHg, P=0.006], pH值明显低于C组[(7.30±0.07)和(7.38±0.03),P=0.027];M组内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患者行ERCP时同时行MAC,使用内镜面罩较鼻导管吸氧可以明显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内镜面罩组患者可能有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内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对使用内镜面罩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为腹部外伤的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8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头。3组实验猪的麻醉方法、造模准备等步骤均相同。空白组仅解剖显露腹膜,不予造模损伤。对照组造模后不予救治措施干预。实验组造模后由6名参试人员行保护性包扎等操作。记录并比较3组实验猪各项生命体征与伤口组织细菌培养情况。统计实验组动物模型保护性包扎训练情况。设计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100分制),统计6名参试人员对实验组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对照组平均脉搏、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高于空白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脉搏、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伤口细菌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气球菌、牛链球菌、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6名参试人员对动物模型的伤情真实感、模型参数、麻醉与伦理、模型推广性、训练效果等5个方面给予动物模型评价较高(平均分8~10分);对模型标准化、造模难度、造模时间、造模工具、考核要素等5个方面评价一般(平均分5~7分)。结论成功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能够基本满足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为闭合性血气胸救治实战化训练及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14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7头。两组造模方法相同。对照组造模后不给予救治措施干预,实验组造模后由7名受训人员行胸腔闭式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验猪造模后各项生命体征。记录实验组受训人员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完成情况。设计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用以评价血气胸模型,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记录受训人员对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后呼吸速率、脉搏频率高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名受训人员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最短为12 min,最长为35 min,平均(23.9±7.1)min;引流效果评估最低5分,最高10分,平均(7.9±1.8)分。实验组中,受训人员对动物模型的伤情真实感、模型标准化、造模时间、模型参数、麻醉与伦理、模型推广性、训练效果7个方面给予动物模型评价较好(平均分>7分);对造模时间、造模工具、考核要素3个方面评价一般(平均分5~7分)。结论 成功建立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创建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动物模型,为环甲膜切开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12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猪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头。分别采用口内置入充气球囊(A组)与填塞棉球(B组)方法制备猪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模型,使用相同的器械行环甲膜切开操作。分别于建模前(T0)、建模后(T1)、环甲膜切开后(T2),记录并比较两组实验猪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记录两组建模耗时、环甲膜切开术耗时和术中出血量。采用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评价两组动物模型。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均升高,血氧饱和度(Sp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的HR、RR、MAP均降低,Sp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动脉破裂出血合并局部组织缺损动物模型,为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18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头。3组实验猪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与造模准备。空白组仅解剖显露股动脉,不予动脉造模损伤。对照组造模后不予救治干预。实验组造模后由6名医师行止血、包扎等操作。造模2 min后,记录3组实验猪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出血量等。记录实验组模型止血训练情况。设计一种新型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100分制),记录不同受训人员对实验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脉搏、呼吸频率均高于空白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脉搏、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低于空白组,出血量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受训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