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后,体外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能力的变化。体外贴壁培养和扩增兔BMSCs,采用SPIO(25μg/ml)联合硫酸鱼精蛋白转染剂标记兔BMSCs,分别采用适宜的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对磁标记BMSCs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3周,诱导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3周后对成骨定向诱导组进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组化染色;对成脂肪定向诱导组行油红-O染色;对成软骨定向诱导组行番红O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胞外基质糖胺多糖、II型胶原的分泌和表达。利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光密度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标记BMSCs后普鲁士染色和电镜检查显示细胞胞浆内含致密铁颗粒;磁标记BMSCs在成骨、成脂及成软骨潜在多向分化诱导能力上与对照组未标记细胞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提示,SPIO联合硫酸鱼精蛋白转染剂能成功标记BMSCs,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对兔BMSCs体外多向分化诱导能力无明显影响,合理应用这种新型细胞标记技术将促进对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粒子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探讨用0.2T MRI活体示踪自体皮下移植磁化标记BMSCs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 方法 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实验组经体外采用SPIO和BrdU双重标记后,与壳聚糖复合植入兔自体大腿皮下.设立自体皮下移植未标记BMSCs组和皮下单纯注射SPIO组为对照组,每组6只.于术后1、5 d及2、4、8周连续行MRI梯度回波T2加权(GRE T2* WI)扫描序列对磁标记细胞成像示踪,并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磁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电镜检查显示细胞胞浆内含致密铁颗粒.磁标记后自体皮下移植的兔BMSCs在GRE T2* WI序列成像时产生特征性的低信号改变至少维持8周,并观察到从移植部位发出低信号线进入宿主组织.组织学检查显示宿主组织中发现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结论 体外SPIO能有效地标记BMSCs,利用0.2T MRI活体示踪体自体皮下移植的磁标记兔BMSCs分布和迁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的方法.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轴位重建肩胛盂从上到下共11层,肩胛盂取第2~第10层共9个不同测量层面测量肩胛盂扭转角(即第2层为第一测量层面,第10层为第9测量层面),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从上到下9个不同测量层面肩胛盂扭转角数据分别为-17.13°±11.22°,-7.42°±7.32°,-1.99°±5.37°,-1.65°±4.84°,-2.27°±4.83°,-1.82°±4.93°,-1.71°±5.10°,-2.05°±5.11°,-2.20°±5.77°.第一测量层面肩胛盂扭转角变异最大,肩胛盂扭转角-34.60°~17.50°(向后扭转为负值,向前扭转为正值),第1、2测量层面间肩胛盂扭转角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第1和2测量层面与其他7个测量层面间扭转角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到9测量层面间肩胛盂扭转角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轴位重建肩胛骨测量肩胛盂扭转角是简单、快捷、准确的方法;肩胛盂窝在轴位(水平)平面呈后倾改变及螺旋性扭曲改变,在肩关节假体设计中应考虑此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4.
UNIVERS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创伤后盂肱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UNIVERS 3-D 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创伤后盂肱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54例创伤后盂肱关节炎患者接受UNIVERS 3-D 假体置换治疗,年龄31~84岁,平均67.07岁.45例术前进行严格的功能评估,32例获得12~68个月严格的功能评估,随访(35.62±15.70)个月;44例术后获得12个月以上的X线随访.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标准;随访X线片包括前后位、轴位和 "Y"形位片. 结果术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肌力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术后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其日常生活、活动范围评分前者优于后者(P<0.05),疼痛、肌力评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前者优于后者(P<0.05).肱骨假体周围X线透亮带发生率为14%(6/44),透亮带评分系数均<1,无松动;透亮带发生的部位表现为越靠近假体的远端,透亮带发生的机会越多;盂假体周围未发现任何X线透亮带.9例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肩袖问题、术后不稳和松弛、关节囊纤维化和冻结肩、肩峰下撞击征、肱骨假体头-颈连接部松动和脱位;6例进行了翻修手术,3例效果不满意. 结论 UNIVERS 3-D 假体肩关节置换治疗严重创伤后盂肱关节炎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全肩关节置换优于半肩关节置换.X线透亮带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翻修率与第三代假体相比非常低.UNIVERS 3-D 假体的临床效果优于第三代肩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5.
Jin XH  Yang L  Duan XJ  Xie B  Li Z  Tan H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213-3218
目的探讨应用1.5T MRI活体示踪注入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关节腔内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经体外采用SPIO和BrdU双重标记后,与壳聚糖支架复合,然后注射到兔膝股骨髁自体软骨缺损关节腔中,术后1d及4、8、12周应用MR对膝关节腔内注入的磁标记MSCs进行扫描示踪,并与组织切片普鲁士染色及免疫组化BrdU对照。结果体外标记的MSCs普鲁士染色和电镜检查显示细胞胞质内含致密铁颗粒,标记细胞可正常成软骨分化。复合物注射后MRI GRET2^* WI序列检查显示关节腔内磁标记MSCs产生颗粒状低信号改变至少12周,不同时相信号改变在空间上呈不一致性。MRI信号改变区域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兔MSCs经SPIO标记后仍然具有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利用1.5TMRI活体示踪注入自体软骨缺损膝关节腔内的兔磁标记MSCs分布和迁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术(medi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 MCSO)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纠正患者内翻膝关节外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MCSO在关节内纠正股骨侧的关节外内翻畸形的12例患者,统计该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股骨远端外侧力线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 mLDFA)、髋-膝-踝(hip?knee?ankle, HKA)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综合评分系统中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等,评价MCSO纠正关节外的内翻畸形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40个月,无感染、骨折、假体松动、截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LDFA分别为117.4°±4.7°、91.6°±1.4°;手术前后的HKA角分别为167.2°±9.8°、179.6°±1.6°;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4±1.1)分、(1.8±1.5)分;手术前后的AKS膝评分分别为(60.2±17.6)分、(92.6±9.4)分;手术前后的AKS功能评分分别为(69.4±21.3)分、(87.6±14.9)分。手术前后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合并关节外畸形的内翻膝的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MCSO技术可以正确纠正内翻力线,更容易实现伸屈间隙平衡,达到满意的手术疗效。能有效避免对膝关节后内侧和内侧组织结构的过度松解,从而避免单纯依赖软组织松解而导致的屈曲位内侧间隙松弛及髌股关节对位不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并评价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6例均为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关节镜证实均为跟腱完全断裂,首先在关节镜下清理跟腱断端间的瘢痕组织和凝血块,使跟腱断端对合整齐,然后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由内向外的穿针技术,经皮Kessler缝合修复断裂的跟腱。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随访包括常规的临床评价和MRI检查,并按Amer 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按Amer Lindholm评分标准,本组优18例,良8例,优良率100%。全部患者无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次断裂发生。MRI显示全部患者跟腱均得到了良好的修复且塑形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跟腱断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术后疗效优良、功能恢复迅速、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三种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种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特性。方法 比较BMSCs在普通培养基培养、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新鲜兔骨碎粒的共培养三种条件下的成骨分化特性,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水平,并检测Ⅰ型胶原表达。结果 共培养及诱导培养的BMSCs同期ALP活性及细胞内骨钙素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1),诱导培养最高;经过诱导培养及共培养的BMSCs,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普通传代的BMSCs 1周及2周的Ⅰ型胶原表达条代灰度均明显低于同期共培养及诱导培养的BMSCs。结论 共培养条件及诱导培养均呈现促BMSCs向成骨方向转化的特点,诱导培养短期能使ALP、骨钙素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移植后,如何从宿主辨别移植细胞,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存和转归情况,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在BMSCs移植前对其进行标记,在离体的情况下对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切片来分析鉴定。这类侵袭性的方法,不能动态观察移植细胞在活体宿主体内的生长分化情况,难以客观评价细胞移植术的疗效,这显然难以满足BMSCs移植已进入临床应用的现状。分子成像技术的兴起为无创动态地监测活体内移植细胞提供了新的路径。现就对活体细胞示踪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LaPrade和Bicos两种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这两种方法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8例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30°、60°、90°时对胫骨施加外旋及内翻扭距,测量膝关节外旋及内翻变化.结果:切断膝关节后外侧角后膝关节外旋及内翻角度均明显增加,屈膝30°增加到最大,分别为(20.58±2.11)°和(8.68±1.22)°,在任何角度卜均与完整膝关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重建术均能有效的恢复膝关节内翻及外旋稳定性,与完整膝关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术均能有效的恢复膝关节静力稳定性,但LaPrade的操作技术较Bicos的技术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