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否介导食欲素(orexin)的促进全麻后觉醒效应。方法:将兴奋性光遗传病毒注射至Hcrt-cre大鼠的orexin阳性神经元所在的下丘脑外侧穹隆周区(PeFLH),同时在VTA区注射抑制性化学遗传病毒及带有酪氨酸羟化酶(TH)-cre的混合病毒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在VTA区植入光纤。观察通过化学遗传抑制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后,光遗传兴奋VTA区的orexin阳性神经投射终末是否仍能引起促进异氟醚麻醉后觉醒的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化学遗传技术预先抑制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阻断了光遗传兴奋VTA区orexin阳性神经投射终末所产生的缩短大鼠1.4%异氟醚麻醉后觉醒时间的作用;并阻断了光遗传兴奋VTA区orexin阳性神经投射终末所产生的降低大鼠1.4%异氟醚麻醉中脑电图爆发抑制率(BSR)效应。用Fos染色法验证了化学遗传法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靠性。结论:抑制VTA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能够阻断兴奋大鼠VTA区orexin阳性神经末梢所产生的促进大鼠异氟醚后觉醒的效应,提示VTA区的多巴胺神经神经元介导了orexin调控VTA区产生的促进觉醒效应。  相似文献   
2.
3.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及EEG相关指标是反映大脑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主要依赖于BIS进行术中麻醉管理,进一步理解EEG波形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麻醉管理,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文章系统介绍了不同麻醉药物诱发的EEG波性特征,以及EEG特征波形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明确丘脑中央内侧核(CMNT)内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传入及传出投射联系,为CMNT的相关功能性环路研究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狂犬病毒(RV)的逆行跨单级突触的能力及携带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的腺病毒顺行标记突触末梢的能力,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方式分别将Cre依赖的两种病毒注射到VGLUT2-Cre小鼠的CMNT内,待病毒表达之后灌注小鼠,取脑进行全脑切片成像。结果:CMNT内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主要接受来自运动皮层、岛叶皮层、丘脑网状核、下丘脑背内侧核、黑质、臂旁核的投射,并发出投射纤维至岛叶、尾状核、基底外侧杏仁核、丘脑网状核及嗅觉相关皮层。结论:CMNT内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接受广泛的来自于皮层和丘脑核团投射的同时又投射至众多大脑核团和皮质,并且与岛叶、丘脑网状核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往返投射联系,这表明CMNT可能参与到上、下游核团的相关行为的调控当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恒速泵注对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下行中耳鼓室成形手术的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E组泵注艾司氯胺酮0.2 ml·kg-1·h-1,C组泵注生理盐水0.2 ml·kg-1·h-1。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例数、出PACU时和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术后1 d恶心呕吐例数以及术后1 d恶心呕吐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1、2 d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E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出PACU时和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1 d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1 d恶心呕吐VAS评分以及不同时点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麻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择期行幕上占位切除术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神经阻滞组(R组)和切口浸润麻醉组(C组)。两组全麻维持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R组于全麻诱导后行头皮神经阻滞,C组于切皮前行切口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全麻药物用量、苏醒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手术失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T4时,R组MAP低于C组(P<0.05);两组T0、T1、T2、T3、T5时MAP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HR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1、T2、T3、T4、T5时MAP、HR分别与T0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0.05)。R组术后2、4、6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神经麻痹、恶心呕吐、谵妄、躁动、呼吸抑制、术中知晓等并发症。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和切口浸润麻醉均能在术中提供良好的镇痛作用,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控制术中应激反应。但头皮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阿片类药物应用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1对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 Nrf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7 d的C57BL/6胎鼠皮质原代神经元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孔):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检测和分析,比较抑郁小鼠和对照小鼠前额叶皮质代谢物质的差异,探索脑代谢物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小鼠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行为学实验验证该动物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检测具有抑郁表型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前额叶皮质脑区的代谢物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学方法来筛选并鉴定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抑郁样症状。在脑代谢物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质中有26种代谢物的含量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11种代谢产物含量增高,15种代谢产物降低。通路分析结果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代谢物。其一是3-磷酸甘油乙醇胺,它是抑郁症相关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中的成分之一,其含量增高。其二是色氨酸,它是抑郁症相关的5-HT合成相关代谢通路上的成分之一,其含量降低。结论:慢性抑郁症小鼠模型前额叶皮质的脑代谢产物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有望作为一种代谢指标,以帮助诊断抑郁症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