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血清 CD4+ / CD8+ 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6-10~ 2017-12 期间我院80 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按照麻醉方式分组,各40 例。全麻 组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麻醉后 5 min、10 min、30 min 应激反应[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前、术后 24 h、48 h 血清 CD4+ 、CD8+ 、CD4+ / CD8+ 水平。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优良率95.00%(38 / 40)较全麻组77.50%(31 / 40)高(P< 0.05);麻醉后 5 min、麻醉后10 min 腰-硬联合组 HR、SBP、SPO2 较全麻组高(P<0.05),腰-硬联合组 HR、SBP 波 动较全麻组小;术后 24 h 腰-硬联合组血清 CD4+ 、CD4+ / CD8+ 水平较全麻组高,CD8+ 水平较全麻组低(P< 0.05);腰-硬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50%(3 / 40)较全麻组25.00%(10 / 40)低(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 骨折病人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可减轻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6%贺斯预防骨水泥所致低血压的效果。方法: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6%贺斯组(n=15);Ⅱ组为平衡盐组(n=15)。在填充骨水泥前分别输入6%贺斯及平衡盐500ml,分别测定入室(基础)、填充骨水泥前1min收缩压、填充骨水泥后5min最低收缩压,并观察心率变化。结果:Ⅰ组用骨水泥后最低收缩压明显高于Ⅱ组(P<0.01)。I组低血压发生率仅为13.3%,而Ⅱ组为60%。结论:在填充骨水泥前输注胶体能有效预防骨水泥所致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加浅全麻用于肝癌切除术的情况.方法34例肝癌切除术病人,于T8~9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用试验量测平面无异常后诱导插管、吸入0.6最小肺泡浓度(MAC)异氟醚,泵注异丙酚4mg/kg@h静注维持麻醉,术中间隔1~1.5h硬外用0.5%布比卡因,观察并记录入室(基础)、麻醉后10、30min、术毕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苏醒时间及醒后躁动情况.结果麻醉后10min,SBP、HR、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然后逐渐恢复,30min后至术毕基本平稳.SpO2无明显改变.术后苏醒时间短,醒后躁动少.结论硬膜外麻醉加浅全麻为肝癌切除术较佳的麻醉选择,但麻醉中要注意保持血压的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2例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0.75%罗哌卡因组(36例)Ⅱ组为0.5%布比卡因组(36例),两组均取腰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达T8的时间。切皮时VAS评分、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寒颤的发生率Ⅰ组明显比Ⅱ组少(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恢复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神经毒性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声带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并与芬太尼比较.方法:ASA 1~2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或其他声带手术31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用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术毕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麻醉过程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较芬太尼组短,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声带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快速、短效,且安全、苏醒快.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45-55)和BIS-II组(BIS:55-65)。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抽取静脉血,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前一天记录MMSE评分,并在术后3、7天随访。记录患者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IS-I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浓度高于BIS-II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时,BIS值在45~65,患者的术中应激、苏醒、拔管、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BIS值在45~55较55~65的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可能伴有更好的应激水平的控制,维持BIS值在45-55之间麻醉深度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研究对象68例,分成两组,Ⅰ组(硬膜外注药)37例,男21例,女161例;Ⅱ组(硬膜外注药加推拿复位法)31例,男25例,女6例。注射液配制:利多卡因50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强地松龙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两组治疗结果经X^2检验,P〈0.005,差异非常显著。Ⅰ组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没有消除病因;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儿喉罩置入麻醉诱导时复合使用2.5 mg/kg丙泊酚后舒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_(50))及95%有效药物剂量(ED_(95))。方法选取2018年2—9月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7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舒芬太尼剂量将患儿分为0μg/kg组(S_1组)、0.05μg/kg组(S_2组)、0.10μg/kg组(S_3组)、0.15μg/kg组(S_4组)、0.20μg/kg组(S_5组),每组各15例。每组患儿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患儿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记录患儿给药前、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后1 min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评估喉罩置入满意的例数,采用Probit法计算舒芬太尼ED_(50)和ED_(95)及其可信区间。结果给药前,各组患儿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后1 min,各组患儿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喉罩置入前MAP、HR均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与喉罩置入前比较,S_1、S_2、S_3、S_4组喉罩置入后1 min MAP和HR均显著上升(P<0.05);S_5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小儿喉罩置入诱导时,丙泊酚2.5 mg/kg复合舒芬太尼0.20μg/kg血流动力学平稳,置入喉罩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严兴福 《海南医学》1996,(4):236-238
本文分析重复多次硬膜外阻滞184例,(1)根据硬膜外阻滞的重复次数分为:I组(重复二次)优良率占82.9%,Ⅱ组(重复三次)占61.5%,Ⅲ组占57.1%,I组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外腔用药量I组13.8ml/h,Ⅱ组8.9ml/h,Ⅲ组76.ml/h,I组与Ⅱ、Ⅲ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按重复间隔时间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时采用小剂量丙泊酚分次注射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小剂量丙泊酚组,n=15),首次丙泊酚按1 mg/kg静脉注射,而后每次注射10 mg,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组(常规剂量丙泊酚组,n=15),开放静脉后丙泊酚按2 mg/k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并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5,1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F)及麻醉结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与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R、SBP、SPO2、RR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用药前后HR、SPO2、SBP、RR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压、低血氧发生率高.结论:老年无痛胃镜患者采用小剂量丙泊酚分次注射更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