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1.
秦文英  智宗协 《广东医学》2020,41(20):2127-2131
目的 探究Narcotrend(NT)指导下全麻在小儿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下肢骨折患儿,按麻醉深度监测方式不同分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经验指导下全麻,观察组实施NT指导下全麻。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术后24 h麻醉并发症,对比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术前、术后12、24、72 h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CD4+)。结果(1)麻醉相关指标: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效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T1、T2、T3、T4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T淋巴细胞:术后12、24、72 h观察组CD3+、CD4+/CD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24 h并发症:观察组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指导下全麻应用于小儿下肢骨折,麻醉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缩短拔管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拟行髋臼成形及股骨截骨手术患儿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1~5岁,体重9.5~21.0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组(UF组,n=3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9)。UF组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0.2%罗哌卡因0.8~1.0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GA组不行阻滞直接开始手术。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ETSev)以及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10、20、30 min、出室时的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术后4、8、12、24、48 h的FLACC疼痛评分和曲马多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UF组CETSev明显低于GA组(P<0.05)。UF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GA组(P<0.05),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拔管后10、20、30 min时UF组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4、8、12 h,UF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GA组(P<0.05)。GA组有6例(21%)需曲马多补救镇痛,UF组无一例补救镇痛(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氧自由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单纯休克组、休克复合穴位电针组)、复苏组(乳酸林格组、乳酸林格复合电针1组、乳酸林格复合电针2组),采用改良wigger's法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复合电针组及乳酸林格复合电针2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即刻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30min,乳酸林格组及乳酸林格电针1组在复苏同时,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30min。检测肝组织NF-κB、ET-1、iNOS表达,SOD活性及MDA含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各休克组比较,各复苏组NF-κB、ET-1、iNOS表达及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P<0.05);与乳酸林格组比较,乳酸林格复合穴位电针1组及乳酸林格复合穴位电针2组以上损伤减轻,其中乳酸林格复合穴位电针2组以上指标降低显著,肝组织病理损伤较轻(P<0.05)。结论:休克期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能抑制液体复苏后ET-1及iNOS的合成,减少NF-κB活化及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肝脏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n=30)和常规全麻组(G组,n=29)。T组行超声引导下术侧TFP阻滞,G组不进行TFP阻滞。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ETSev)、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4、8、12、24、48 h髂骨供区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补救镇痛和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的满意情况。
结果 与G组比较,手术开始后1、10、30 min T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T组CETSev明显降低(P<0.05);T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T组术后4、8、1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FP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围术期麻醉镇痛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恢复快速,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