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枕颈融合术后Takami枕颈角(Takami's occipitocervical angle,TOCA)与下颈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术中枕颈固定合适的TOCA范围.方法:收集50例无颈部畸形、颈椎退变、颈部外伤史及手术史的成人(对照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TOCA及C2-C7 Cobb角.回顾性分析201...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椎体结核占大多数。结核菌侵蚀椎体骨质,早期会引起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脊柱失稳、脊柱畸形、椎旁脓肿,严重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少数结核菌会直接侵入椎管,在椎管内持续感染,形成炎性结核瘤,常常在不伴有明显脊柱失稳的情况下引起神经压迫。然而,目前文献中对此类病例报道较少,且缺乏临床处理策略的共识。我院收治了1例椎管内结核瘤致下肢不全瘫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手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寰枢椎翻修手术的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翻修时年龄7~62岁[45.5(34.25,52.50)岁]。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间隔3~360个月[30(5,93)个月]。翻修术中有内固定首先进行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1/6体重牵引情况评估是否行前路松解术;根据术前影像结合术中探查,个性化选择原位钉道-增粗增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增加整体内固定强度,选择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植骨增加植骨融合。翻修后随访12~50个月[24.0(17.25,34.00)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枢椎斜坡角(clivus-axial angle,CA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寰枢椎复位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CT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翻修手术中,8例先进行原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牵引情况,4例行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行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其中枕骨螺钉翻修4例,均更换螺钉钉道;C1螺钉翻修4例,2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2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C2螺钉翻修8例,5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3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3例;12例患者均进行寰枢侧块植骨。所有患者翻修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d及末次随访A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CCA、CM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为3~7个月[3.5(3.0,6.0)个月]。结论:前路松解术适用于拆除初次内固定后大重量牵引下寰枢椎仍未复位的患者。在进行后路翻修手术时,枕骨螺钉需更换钉道以维持内固定牢固,更换更粗、更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适用于C1、C2螺钉,延长固定节段适用于C1或C2无法置钉的患者。寰枢侧块关节植骨适用于所有寰枢椎翻修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