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与药物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可塑性改变是形成药物依赖长期效应的病理基础,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药物依赖过程与AMPA受体有关。联系药物依赖所致的AMPA受体的变化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改变,探讨AMPA受体介导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可为进一步理解AMPA受体在药物依赖中的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N_2O是一种历史悠久,仍在广泛应用的气体麻醉剂,为了解麻醉期间吸入不同浓度的N_2O对酸硷和血气变化情况。我们在临床醉麻病人中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方法病例选择和分组经术前检查,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的腹部手术病人20例,男14,女6。年龄16~58岁。术前常规肌注哌替啶1毫克/公斤和阿托品0.5毫克。分甲乙两组,每组10例。甲组: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N_2O-O_2-静脉复合麻醉。乙组:面罩下N_2O-O_2-乙醚吸入麻醉。甲组均用人工控制呼吸。乙组保持自主呼吸。血标本的采取在两组中均作桡动脉穿刺,采取肝素抗凝  相似文献   
3.
背景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然而这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方式会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目的 分析总结OLV期间肺损伤的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内容 主要机制包括4方面:肺气压伤、肺容积伤、肺不张伤以及缺血/缺氧性损伤.以上因素促使肺组织分泌细胞因子、释放炎性介质,引发肺部炎症,造成生物伤. 趋向 细胞力学、分子生物学、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可望更深入地阐明OLV致ALI的机制,为临床麻醉实施肺保护提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隆突切除和成形是气管外科中最复杂的手术,麻醉处理较一般胸外科手术麻醉更具难度和风险。本文总结我院18例施行隆突切除成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0例,年龄65~8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Ⅰ组乌司他丁2×105 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Dex 0.5 μ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前0.5 h;Ⅱ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3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 d(T2)及术后3 d(T3)抽取外周动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IL-6浓度. 结果 X值比较:与Ⅱ组比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0.0%,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Dex麻醉可以降低老年食管癌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转运体-1 (GAT-1)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采用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假手术+ GAT-1选择性抑制剂NO-711组(Ⅲ组)和骨癌痛+NO-711(Ⅳ组)于术后第14天鞘内注射NO-711 20 μg,1次.d,连续3d;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Ⅴ组)于术后第14天鞘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1次/d,连续3d.于术前1d、术后第3、5、7、10、14、16天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术后第16天机械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AT-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Ⅰ组和Ⅱ组大鼠患侧脊髓GAT-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共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 16天机械痛阈降低,Ⅱ组和Ⅴ组术后GAT-1表达上调(P<0.05);与Ⅱ组和Ⅴ组比较,Ⅳ组术后第16天鞘内给药后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GAT-1表达下调(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侧脊髓GFAP和GAT-1共表达增加(P<0.05).结论 脊髓背角GAT-1的表达上调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与维持,该作用可能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持续泵注雷米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维持MAP 60~70 mmHg,观察降压前(T0)、降压达目标时(T1)、维持降压15 min(T2)、30 min(T3)、停降压15 min(T4)3、0 min(T5)6个时点的MAP、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室收缩加速度指数(ACI)、左心做功(LCW)、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T2、T3时点MAP、SVR、LCW均显著降低(P<0.01);HR亦明显减慢(P<0.05);CO、CI、ACI无明显降低。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行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具有对心功能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5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C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毕3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0.6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3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P<0.05),A组手术结束后2,8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或手术结束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但手术前应用较手术结束前应用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食管癌、贲门癌患者CD4 T细胞下降,CD8 T细胞增加,CD4 /CD8 比值下降(P<0.05).但是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p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转移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存在明显异常,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1d、2d、5d5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术后1d、2d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术毕、术后1d、2dⅡ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升幅明显低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后皮质醇反应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食管癌患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