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培林 《中医药导报》2020,26(10):12-17,41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公布的临床症状和比较公认的中医分型,结合自身针灸临床实践,提出针灸在疫情中的特殊治疗。COVID-19的病因是外感戾气,寒、湿、毒侵犯人体,也可夹风、夹热。初期病机为湿困表里,郁肺困脾,少阳三焦枢机升降失司。素体肺胃伏热者,湿毒化热,郁阻中上二焦,湿毒瘀热内闭;也可化燥而成阳明腑实,则易邪毒内陷,热深厥深。素体心肾阳虚者,寒湿内停,气滞血瘀,阳虚水泛,生命垂危。恢复期包括寒湿渐除,肺脾气虚;心肾阳虚,水湿潴留;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强调顾护宣发肺气和降肺化痰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密切配合相关的八脉交会穴和针对戾气而使用的鬼穴,提出医学观察期、治疗期、恢复期各证型的针灸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2.
作者为比利时精神药理学家,本文是他1989年4月在北京“医学会精神科学术交流会”上的报告,介绍了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1992~1993年间为180例冠脉病变的病人施行冠脉搭桥术,全部病人均采用核甙抑制剂利多氟嗪预处理和低温(28℃)间断缺血心停搏进行术中心肌保护。平均每例病人作冠状动脉端吻合3~4个,每个吻合口用9分钟,主动脉阻断累加时间约25分钟,体外循环时间90分钟,术后医院死亡率1.6%(3/180),无术后心梗发生。作者认为,冠脉搭桥术的术中心肌保护可采用核甙抑制剂和间断缺血心停搏方法,而不用心肌停搏液。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5年Kohler与Milsteia首先报道用杂交瘤技术产生单克隆抗体(McAb)以来,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各学科,特别是医学生物学的研究。M.C.Franko等首先将此技术应用于汉坦病毒的抗原性分析。他们的6株抗76—118株的McAb能将南朝鲜的李株和76—118株区分开来;而此6株McAb均不与美国的Prospect Hill病毒和北欧的流行性肾病病毒起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探讨猪食管一氧化氮类及肽类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特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有部分神经元呈nNOS、VIP、GAL、NPY、PACAP、L-ENK、SP、5-HT及CB免疫阳性,但未见CGRP及SOM阳性神经元。nNOS及CB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不同的神经元胞体内。将PGP9.5作为神经元胞体的标记物,并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PGP9.5与nNOS、VIP、SP的双标情况。结果如下:(1)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PGP9.5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3%,而VI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36%,S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28%;(2)神经节内神经元的平均数量呈现吻尾方向的递增趋势,且食管腹段神经丛内神经节数量明显高于食管其他部位;(3)食管肌层内VIP/GAL/NPY免疫阳性纤维分布最广,其中部分阳性纤维同时呈nNOS或PACAP免疫阳性;SP和/或L-ENK免疫阳性纤维在粘膜肌层的分布明显多于平滑肌层。CGRP阳性纤维非常少见,这一点不同于对其他动物的观察结果;(4)经一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肌间神经丛内PACAP及5-HT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提示这些纤维可能来源于迷走神经;而平滑肌中VIP/GAL/NPY和/或nNOS免疫阳性纤维数量未发现明显变化,可能为内源性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全球视野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中国顶刊论文研究主题的特征及趋势。【方法】 基于1980—2020年Nature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型论文,利用对比分析法,从时间维度对我国顶刊论文不同层级的研究主题展开国际比较研究。【结果】 中国顶刊论文学科结构沿着与全球趋同的方向演进;中国顶刊论文覆盖的研究领域较少,一些增长型和衰减型研究领域呈现追随全球的显著趋势;中国顶刊论文研究主题多为追随型,起步晚、时滞长。【结论】 高水平研究的发展,不仅需要科研人员更加注重论文的内在质量,科技期刊也应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机构与国家应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研究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移植后供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216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0年内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的随访分析,评价心脏移植术后供体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移植心脏的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出现增长.亚组分析表明:35.2%的患者在术后数年内未出现明显心率变异功率谱的变化;约60%的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第六年出现心率变异总功率谱的增加,低频功率谱增长,但高频功率谱未出现明确改变;7.4%患者心率变异功率谱在移植术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低频和高频功率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显著增长,超过其他患者.结论 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脏移植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逐渐出现功能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恢复,而大多数供体心脏在术后的10年内仍保持着自主神经去神经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脂肪移植的适应证正稳步增多。微小脂肪(microfat)移植技术应用的是细注射针管。我们介绍的脂肪注射经验是利用一种更细的注射针头,细27个量度。为实现治疗目的,将脂肪制成“纳米脂肪(nanofat)”。并对其临床适应证进行描述。本文将根据研究的初步结果,对纳米脂肪的细胞成分进行确定。方法对67例患者进行纳米脂肪移植,以矫治表浅皱纹、瘢痕和下睑暗沉。对3例临床患者进行描述。在研究部分,对3份样本进行分析。第1份样本是典型的脂肪抽吸物[大脂肪(macrofat)]。第2份样本是微小脂肪,通过多端口小口针管获取。第3份样本是经微小脂肪处理获取的纳米脂肪。处理过程包括对脂肪抽吸物的乳化和过滤。对3种脂肪样本的脂肪细胞活性进行分析。定量处理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vascularfraction,SVF)和CD34+细胞亚群。通过在标准媒介和成脂媒介中培养细胞,探讨干细胞质量。结果在纳米脂肪样本中,未见活性脂肪细胞。而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在纳米脂肪样本中的含量却很丰富。细胞培养显示,3份样本中的干细胞具有相同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临床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批复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未见感染、脂肪囊肿、肉芽肿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米脂肪注射可能会成为脂肪填充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临床环境下,纳米脂肪可适用于皮肤年轻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人工腰椎间盘移植物治疗90例108节段具有明确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且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男28例,女62例;年龄25~54岁,平均39.2岁;单节段植入85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1例;L3-4节段6例,L4-5节段39例,L5S1A节段63例.使用Prodisc L人工腰椎间盘48节段,Maverick人工腰椎间盘60节段.手术均取腹膜后人路.术后采用改良Odom评估、Oswestry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四种方法对症状及疼痛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75~160min,平均115.5min.术中血管损伤1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0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4、6、26、52周.术后Odom评估显示:优7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5.55%.住院时间2.5~6d.平均3.4d.术后翻修2例.影像学检查:假体下沉2例,两种假体移植物均无明显向前或后迁移.结论 应用腰椎全椎间盘置换可恢复退变节段的间盘高度和神经根管的高度及前、后径,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赵晶亮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61-3062
目的 建立体现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独创的、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大法的人体整体状态检测技术,在随机选择的两组人群中,对23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两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具抗癌、免疫调整、抗衰老等作用,可供进一步研发.结论 实验室加临床的有效成分及先导物筛选模式,是一种体现了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快速、经济等优势.适用于中药新药、植物药新药乃至化学药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