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地图投影技术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影像技术评估胫骨平台五柱分型下骨折形态、骨密度在临床诊疗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8-08—2022-07诊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三维CT影像数据,应用Mimics 20.0软件重建健侧胫骨平台标准3D模型,对患侧骨折区域进行三维重建、复位,将复位的三维骨折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在标准模型上识别骨折区域并叠加,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三维热图可视化处理。按照胫骨平台五柱分型,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区域三维图形在二维平面下各柱形态变化及骨折发生率,同时在健侧胫骨平台内外侧标记感兴趣区域,应用QCT准确获取骨密度值,对比内外侧柱骨密度值与骨折形态的相关影响。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三维重建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前内侧柱骨折19例,占比27.94%;胫骨平台前侧柱(结节区域)骨折30例,占比44.11%;胫骨平台前外侧柱骨折53例,占比77.94%;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42例,占比61.76%;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24例,占比35.29%。骨折热图结果及分布比例显示前外侧柱及后外侧柱骨折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调控miR-4651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将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甘草甜素低、中、高浓度组、miR-4651组、miR-NC组、甘草甜素+anti-miR-4651组、甘草甜素+anti-miR-NC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465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甘草甜素低、中、高浓度组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和miR-4651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上调miR-4651表达后,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而抑制miR-4651的表达则逆转了甘草甜素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甘草甜素通过上调miR-4651表达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老年髋部骨折医护一体康复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系统应用前2022年7月至11月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系统应用后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的102例患者为试验组,利用系统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全流程的康复训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医护一体康复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优化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流程,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共62例胫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31例)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传统组(31例)常规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两组均在骨折断端有限切开进行复位,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AOFAS功能评分、钢板放置位置等数据。结果两组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通过对两组数据比较分析,术后6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钢板放置角度(3.84±1.93)°、距离(2.19±1.42)mm相比,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钢板放置角度为(2.87±1.09)°、距离(1.52±0.9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方面,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76.03±3.65)min、(3.23±0.76)次、(71.29±7.30)mL均少于传统组(79.74±6.92)min、(3.81±0.91)次、(76.29±9.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透视次数和失血量,使钢板放置位置更加贴近胫骨力线,标志定位法为3D打印技术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术前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内侧锁定钢板与前侧“T”型钢板联合固定在C3型Pilon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对11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内侧锁定钢板结合前侧“T”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后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22~26个月的随访,平均(24±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5±1.4)周。末次随访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术后患侧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为39.2°±1.8°,健侧为40.9°±2.2°。术后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21.5°±1.8°,健侧为22.9°±1.7°。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侧锁定钢板与前侧“T”型钢板联合固定C3型Pilon骨折,术后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且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该术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 打印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
1 月—2017 年10 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确诊的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4 例,按照随机数字
表法将其分为3D 微创组和常规微创组;患者均行胫腓骨下段CT 扫描。3D 微创组数据以医学数字成像及
通信格式输出,数据经Mimics 软件处理后输入3D 打印机,制作出与骨折部位比例1 ∶ 1 的骨折模型,术前
模拟复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常规微创组按常规MIPPO 技术行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采用Burwell-Charnley 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AOFAS 踝关节评分系统
评价患者术后12 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Burwell-Charnley 影像学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3D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常规微创组(P <0.05);两组术后踝关
节AOF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3D 打印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
远端骨折较传统微创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可用于无创观察脑微观结构的影像学方法,其数据丰富且复杂,分析过程耗费时间较多。采用基于人工智能(AI)方法可自动提取DTI中的特征并去除冗余特征,提高处理DTI数据的效率及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本文就基于AI的DTI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并研发一种适用于腕关节骨折治疗的3D打印腕手矫形器,并观察其腕关节骨折外固定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3D打印腕手矫形器。将70例腕关节骨折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佩戴3D打印腕手矫形器,对照组患者佩戴高分子石膏夹板。由患者佩戴3D打印矫形器与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8周后,填写调查功能评估量表与满意度评估量表。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ayo功能分值比较,治疗前<佩戴后第1周<佩戴后第2周<佩戴后第4周<佩戴后第8周(P<0.05),研究组治疗后每一个时间段Mayo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各项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3D打印的腕手矫形器对比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组治疗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