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0.5%等比重罗哌卡因低平面脊麻的剂量选择.方法 80岁以上腹股沟、下肢及髋关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例.A、B、C、D、E五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1.0、1.5、2.0、2.5、3.0 ml.观察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随着罗哌卡因剂量增加,记录到的最高麻醉平面亦明显升高.E组最高阻滞平面T10以上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四组(P<0.05或P<0.01).A组完全阻滞病例明显少于其他四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E组平均动脉压降低≥30%的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四组(P< 0.05或P<0.01).结论 高龄患者应用0.5%等比重罗哌卡因低平面脊麻剂量以1.5~2.5 ml为宜,阻滞完善,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3.
探讨纳布啡结合丙泊酚泵注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SMT)镇痛效果。2017年4月—2019年4月,行肠道ESD术的178例SM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在丙泊酚泵注麻醉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加用纳布啡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及术毕拔管时(T3)血清Cor和β-E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3时间点血清Cor和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相同时间点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纳布啡结合丙泊酚泵注对行ESD术肠道肿瘤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对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术期电针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9例,年龄20~60岁,BMI 18~32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刺激组(EA组,n=25)和假电针刺激组(C组,n=24)。入室后EA组电针针刺中脘穴(CV12)、双侧内关穴(PC6)和合谷穴(LI4);C组电针针刺相应穴位旁2 cm处。电针预刺激20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手术野消毒前撤去两组CV12穴位电针,保留双侧PC6、LI4穴位电针持续电刺激至麻醉苏醒。记录术前1 d、术后1 d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I),记录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高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评分、补救镇痛和止吐治疗例数。
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 d C组QoR-40量表中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FBG、INS和HOMA2-IRI均明显升高,术后1 d EA组QoR-40量表中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术后1 d EA组QoR-40量表中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FBG、VAS疼痛评分最高分和严重PONV发生率、术后补救镇痛和止吐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围术期电针刺激CV12、双侧PC6和LI4能够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在预防术后高血糖、减轻术后疼痛和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混合丙泊酚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1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A组注射生理盐水2ml后注射丙泊酚5ml,B组注射芬太尼0.1mg后注射丙泊酚5ml,C组注射芬太尼0.1mg和200mg丙泊酚混合液5ml,D组注射芬太尼0.2mg和200mg丙泊酚混合液5ml,均以0.5ml/s的速度输注.使用语言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的程度.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95%(38/40)、80%(32/40)、38%(15/40)和10%(4/40).C组、D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D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200mg中加入0.1mg、0.2mg芬太尼可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且加入0.2mg芬太尼的效果优于0.1mg.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羟考酮用于内镜下输尿管支架取出术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日间病房拟行内镜下输尿管支架取出术的男性患者22例,年龄35~60岁,ASAⅠ或Ⅱ级,1个月前单侧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植入双J管。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半数患者术中NRS评分≤3分时的羟考酮静脉注射剂量;同时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呛咳、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用于内镜下输尿管支架取出术镇痛的ED50为0.121mg/kg(95%CI 0.112~0.128mg/kg),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引起呛咳,会引起轻至中度的呼吸抑制(12例),轻度头晕较常见(16例),术后恶心呕吐少见(1例)。结论序贯法测定羟考酮用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内镜下输尿管支架取出术镇痛的ED50为0.121mg/kg,术中不良反应轻微,羟考酮是输尿管支架取出术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祝平  李黎 《江苏医药》2012,38(15):1836-1837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50例均分为2组。A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B组静注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评估术后4、8、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VAS>5分时辅助使消炎痛栓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12、24及48h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PCA泵按压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P<0.05)。B组有5例使用消炎痛栓,A组无使用消炎痛栓病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前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有良好超前镇痛作用,能减少辅助镇痛药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90例采用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结论: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穴在老年腰椎术后患者的镇痛的疗效观察,同时观察机体神经相关肽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无锡市中医医院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1 d利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按揉3~5次/d,以耳廓发胀、发红为度,并保留至术后72 h。记录2组患者疼痛评分,并予麻醉前、术后24 h、术后72 h比较2组患者神经相关肽水平以及心脏功能。结果:1)术后24 h 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麻醉前有所提升,但此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2 h 2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24 h时2组NSE、S100、Aβ、cTnI含量均较麻醉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麻醉后72 h 2组NSE、S100、Aβ含量才逐渐减低,此时观察组降低得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可有效缓解腰椎术后疼痛,并且可发挥保护神经功能及心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