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以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14名绝经后妇女当中,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症300例,发生率36.9%;髋部发生骨质疏松的312例,发生率38.3%。绝经年限10年内的妇女中,初潮年龄较晚的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 55~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绝经年龄较早的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越高;月经维持的年限越短,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结论广州市社区中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初潮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早或月经维持年限较短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髋部BMD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现场对广州市社区1 199名4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腰围、臀围、跌倒史等)及EQ-5D量表对受试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_(1-4))及左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收集受试者的血钙(Ca~(2+))、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并测量受试者上、下肢肌力情况,据25(OH)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6.8±6.5)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占12.8%,维生素D不足占59.0%,维生素D充足仅占28.3%。与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不足组和充足组在坐立试验时间、髋部骨密度以及β-CTX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足组与充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充足组、不足组与缺乏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0.3%、21.3%、23.5%,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较好,EQ-5D平均得分为0.803。其中行动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动三个维度的评价较好,满意率分别为91.8%、98.7%和93.8%,而在疼痛或不舒服以及焦虑或抑郁两个维度的评价则相对较差,满意率分别为60.1%和75.6%,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三组间的生活质量指数得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影响下肢肌力,加快骨转换,降低髋部骨密度,跌倒风险增加,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