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采用跨关节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提供治疗建议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跖跗关节损伤28例临床资料,采用跨关节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对随访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AOFAS足评分61~97分,平均79.3分。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AOFAS足评分81.74±8.36分,优于开放性损伤患者术后AOFAS足评分73.89±7.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在术后AOFAS足评分上损伤原因及Lisfranc螺钉置入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跨关节钢板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疗效明确,骨折均顺利愈合且可避免关节面软骨的再损伤。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损伤机制及Lisfranc螺钉置入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者预后明显优于开放性损伤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62-164
目的探讨研究带蒂皮瓣两周断蒂与三周断蒂在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符合标准的手外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术后两周进行断蒂;对照组40例患者在术后三周进行断蒂。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皮瓣存活率、皮瓣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15.1±2.41)d与(10769.3±402.6)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2±3.17)d与(16794.2±491.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皮瓣在两周以后断蒂的治疗效果与在三周以后断蒂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治疗四肢难治性创面的方法。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6年4月,对15例四肢难治性创面患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其中14例采用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例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面积为11.0 cm×4.0 cm~28.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3.0 cm×5.0 cm~30.0 cm×15.0 cm。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其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后皮瓣恢复血运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出现坏死予以换药对症治疗,见坏死界限清楚后,彻底清除坏死组织行二期游离植皮术,术后皮片成活。随访3~3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外观较满意,受区功能恢复良好;其中6例吻合神经的感觉恢复为S3。结论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难治性创面,其皮瓣面积较大、组织厚实、血运丰富,并可根据创面需求选择肌皮瓣、肌瓣或组合皮瓣修复填充缺损部位的死腔,增强抗感染能力。该皮瓣对修复各类创伤所致的难治性创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索经皮电刺激促进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端吻合至尺神经组(B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组(C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术后经皮电刺激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C组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A组,潜伏期高于A组;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C组,潜伏期高于C组;B、C、D三组大鼠肱二头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低于A组,且C组肌肉恢复最差;B、C、D三组大鼠NF-200表达明显低于A组,D组NF-200表达明显强于C组,但仍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显示B组神经纤维髓鞘成熟,C组以无髓神经纤维为主,髓鞘成熟度差。D组髓鞘增生情况较C组好转,但仍有部分无髓神经纤维存在。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后经皮电刺激能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以及延缓靶肌的失神经萎缩,尽管较之神经端端吻合存在差距,仍不失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敏峰  邓智明  朱振兴  孔颖宏 《骨科》2022,13(4):353-357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重症糖尿病足病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本组病人有5~20年的糖尿病史,其中Wagner 3级病人6例,Wagner 4级病人17例,Wagner 5级病人1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肢皮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肢感觉阀值、踝肱指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双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结果 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7±5.74)个月(9~36个月),患肢均保肢成功,创面全部愈合。术后患肢皮温为(31.32±0.52)℃,踝肱指数为0.87±0.16,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的感觉阈值为(24.81±2.62)Volt,VAS评分为(4.70±0.58)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人治疗前后的双下肢血管CTA对比发现,治疗后腿部侧枝动脉增加明显,未见静脉血栓,血流及循环改善。结论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