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鼻内镜手术(FESS)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微创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视野清晰、操作精细等优点。但由于鼻腔组织和黏膜血运丰富,结构复杂、手术部位深,以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多,止血困难,视野模糊,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为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情况、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并发症产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恢复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术后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均上升,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和并发症产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抑制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对母婴的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剖宫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脊椎手术患者术后会有持续性的疼痛,易引起机体内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而影响术后健康的恢复,可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自主运动等不良情绪和症状,造成二次损伤,因此为脊椎手术患者提供可靠的术后镇痛具有重要意义[1]。以阿片类镇痛药为主的病人自控镇痛(PCA)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发生率较高。韩济生等将对穴位直通原理和低频电刺激参数的研究与电子科技结合发明了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cupoint Nerve  相似文献   
4.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系统的急症,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尽管用了足够剂量的初始药物仍然不能控制发作的情况,需要应用麻醉方法。这些麻醉药包括咪达唑仑、丙泊酚、氯胺酮、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利多卡因、异氟醚与地氟醚。了解这些麻醉药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理作用、用法与不良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本研究分别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单纯应用七氟烷吸入2种麻醉方法,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对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控制性降压效果、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对性观察,旨在比较2种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脑动脉瘤实施介入栓塞手术患者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35~6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马多预先给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痛觉干预在缺血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70-300 g,随机分为3组(各n=6):假手术组(S组)、单纯冠状动脉结扎组(I组)和曲马多干预冠状动脉结扎组(T组)。S组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组大鼠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T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曲马多12.5 mg/kg,15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各组在手术后计时3 h。采用免疫组化、酶免疫试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蛋白和基因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SP的表达。结果 I组大鼠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肌SP和SP mRNA的水平均较S组升高(P<0.05),T组低于I组(P<0.05),但仍高于S组(P<0.05)。结论曲马多预先给药可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SP的表达,提示曲马多痛觉干预可能参与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创性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是否有叠加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非创性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NIPC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o组);非创性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七氟醚后处理组(NIPC+Spo组).再灌注120min后检测CK-MB表达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I/R组比较,NIPC组、Spo组和NIPC+Spo组CK-MB降低、SOD活性增加(P<0.05);与NIPC组和Spo组比较,NIPC+Spo组CK-MB水平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 非创性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妇科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畸胎瘤等)的发病率在中青年妇女中逐年上升,这种手术多采用腹腔镜肿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但是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情绪易波动,手术疼痛及外周环境干扰使其产生术后失眠(睡眠剥夺现象),从而导致身体不适感影响其医疗舒适度[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P1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2组)、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S组).除S组外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只穿线,不结扎;SP1和SP2组分别于缺血前30min、再灌注前10 min吸入2.5%七氟醚15 min,洗脱15 min;SS组于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前10min均吸入2.5%七氟醚15 min,洗脱15 min.于缺血前3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记录HR和MAP,计算RPP(SBP×HR).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脏制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病理学变化,测定凋亡指数(AI),检测心肌组织SOD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再灌注120 min时MAP和RPP明显降低,AI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P1组、SP2组和SS组AI明显降低,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SP1组和SP2组比较,SS组AI明显降低,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七氟醚预处理或后处理比较,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心肌组织AI降低,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TNF-α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线粒体依赖ATP敏感钾通道(mKATP)的开放对七氟醚后处理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80g,将其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ost组)、七氟醚后处理+拈抗剂组(S-Post+5一HD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计算梗死面积。结果与S组心肌梗死面积(7±1.7)%相比,其余各组显著增高(P〈0.05);与IR组心肌梗死面积(50±2.8)%相比,S-Post组心肌梗死面积(36±2.2)%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损伤轻;S-Post+5-HD组心肌梗死面积(48±2.5)%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与mKATP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