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可扩张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对132例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固定融合手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固定,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1年时复查.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钉板(钉棒)置入时问、总出血量;各时问点VAS评分、ODI及改善率;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时的椎问隙高度;术后1年的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微创通下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钉板置入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周、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ODI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进一步改善,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改善率为(79.46±6.34)%,对照组改善率为(76.73±4.49)%,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问高度明显改善,1年时两组椎问隙高度均有丢失,但仍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椎问隙高度丢失大于对照组.术后1年时,观察组融合率为98.48%,对照组融合率为87.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微创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安装方便,固定可靠,适合在可扩张通道下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9~46岁,平均34岁.7例L4椎弓崩裂,16例L5椎弓崩裂,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主诉腰痛.采用后正中入路,彻底清除峡部裂处的纤维瘢痕组织,咬除残端硬化骨至新鲜处为止,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9~46岁,平均34岁。7例L4椎弓崩裂,16例L5椎弓崩裂,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主诉腰痛。采用后中入路,彻底清除峡部裂处的纤维瘢痕组织,咬除残端硬化骨至新鲜处为止,髂后上棘取骨植于峡部裂处。植入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8年,采用Henderson标准评价:19例优,3例良,1例一般,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65%。X线片提示峡部愈合率为100%。随访中均未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症患者,可以避免脊柱多节段融合,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21例寰枢椎不稳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螺钉位置良好,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术后8个月JOA评分(13.9±2.1)分。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机器人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利用机器人进行术前规划,安放机器人机械臂,按照术前规划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行减压、椎间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统计螺钉置入准确率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反映滑脱程度的Taillard指数、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6例获得随访。术中出血量为(266.8±61.6)m L,手术时间为(115.3±32.8)min,机器人经皮置入单枚螺钉时间为(1.4±0.6)min,术后引流量为(196.4±69.5)m L。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VAS评分、ODI、Taillard指数较术前降低,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CT显示椎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椎间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经皮置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操作安全、简单,置钉准确率高,容易掌握,对于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收治的老年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椎病的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6±7)岁。全部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在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进行腰部及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6个月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评估神经根减压状况,并进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评价本次手术节段的稳定性。 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24~44个月,平均(32±7)个月。手术时间54~142 min,平均(68±30)min。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08.780,P<0.001);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9.821,P<0.001);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1.751,P<0.001);6个月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2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2%。1例出现置管过程中导丝断裂;1例出现出口神经根外膜的撕裂;1例患者出现出口根刺激症状。末次随访时,3例椎间失稳。未发生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损伤,未发生手术节段错误。 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老年人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创伤小,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