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妊娠期并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罕见且凶险,严重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一旦确诊应紧急行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夹层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胎儿成活。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难度在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尤其是在体外循环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体温的调控,对降低麻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提高孕妇及胎儿的存活率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中期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麻醉过程,并结合文献回顾,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在腰麻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95例,男122例,女73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腰麻前TEAS预处理组(A组)、手术结束时TEA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5例。A组于腰麻前经皮电刺激中极穴(RN3)、气海穴(RN6)、关元穴(RN4)、关元俞穴(BL26)和八髎穴(BL31-34),疏密波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6~10 mA,刺激时间30 min;B组于手术结束后立刻选取与A组相同的穴位、频率、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间;C组不予电刺激。记录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等待时间以及术后当晚小腹胀满感评分以及术后尿潴留和术后因尿潴留导尿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首次排尿量明显减少(P<0.05);C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延长,首次排尿量明显减少,术后当晚小腹胀满感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C组因尿潴留导尿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腰麻前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能更好地保护膀胱功能,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D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引导上气管插管,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及插管后5min (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两组T2时SBP、DBP和MAP均较T1时显著降低(=4.123、3.765、3.778,均P<0.05);T3时,两组SBP、DBP和MAP均较T2时显著升高(t=3.098、4.023、3.881,均P<0.05),且D组较S组升高更为明显(t =4.100、3.899、4.228,均P<0.05);T2时,D组HR增快,亦明显高于S组(t=3.990,P<0.05);T4时,各项指标值均基本恢复到T2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