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17-1220
[目的]介绍Ilizarov外固定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6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前臂畸形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6~20岁,平均(12.72±5.23)岁;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行尺骨牵伸延长、桡骨截骨矫形等处理,1例患者同期行尺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1例患者同期行桡骨近端骨软骨瘤切除术。[结果]患者前臂畸形矫正满意;尺骨近端延长25~35 mm,平均(30.00±5.00) mm,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延迟愈合;桡骨截骨矫形良好、截骨端骨性愈合;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大部分纠正,下尺桡关节复位,前臂旋转功能明显恢复,腕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屈腕畸形,予以配置辅具与前臂外固定器相结合很快纠正并有效预防复发。[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遵循阶梯性治疗理念,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保膝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KOA各阶段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KOA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延缓关节结构性改变、维持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保守治疗仍是早期KOA的首选治疗方法。关节镜手术可协助诊断和分级,并同期行关节内刺激物清理和软骨的有限修复。截骨术适用于下肢负重力线、关节线异常的KOA,能有效平衡膝关节负重应力,改善症状,缓解疾病进展。关节牵伸术治疗KOA能改善膝关节力学环境,一定程度修复缺损软骨,缓解症状。随着技术进步,近年来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重新兴起,UKA属于真正的关节表面置换,是前内侧KOA患者保膝治疗的重要手段。结论目前KOA保膝治疗方法较多,主要针对患者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截骨术和UKA是临床应用最多且保膝成功率高的重要外科技术,但应注意恰当选择适应证,术者需积累足够临床经验,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骨科在创伤修复、肢体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显微外科、脊柱矫形与内固定技术、关节镜技术、人工关节、骨折内固定技术以及Ilizarov技术的发展成就了新学科,使医学理论、临床医疗发生突破性变化,故被认为是20世纪骨科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些发展促进了骨科学从整体分化出多个亚学科,又从多个亚学科回归到个体化肢体重建的新层次的整合,从主要关注骨与关节的损伤到关注整个肢体的运动健康。当我们得益于前人所创造的技术成果时,更应记住他们,激发我们自己的创造热情。本文将对20世纪骨科学进展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矫正与功能重建策略。方法从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1982年9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 310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例数据库中,检索出41岁以上患者629例,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中2011年3月—2015年6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57例获完整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57例患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史41~67年,平均47.1年。术前病理步态包括压股步态29例,扶拐行走17例,徒手跛行11例。手术方式包括跟腱延长术52例、股骨髁上截骨术39例、屈膝松解术36例、跟距关节融合术27例、屈髋松解术21例、胫腓骨截骨术19例、三关节融合术11例和肌腱转位术1例。术后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18例,应用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9例。结果 629例患者中50岁481例(76.47%),51~65岁144例(22.89%);其中2003年以后就诊患者495例(78.70%)。57例获随访2~6年,平均37个月。牵拉矫形期间发生针道轻度感染7例,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腓总神经不全麻痹2例。无皮肤切口感染、血管损伤与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下肢畸形矫治术后疗效随访评价标准,获优23例、良20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75.44%;2例评价为差的患者经实施二次手术改善部分功能。结论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能有效矫正下肢畸形与改善功能,延缓衰变所加重的残障,能规避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形容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几度沧桑,转而风起云涌是再贴切不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显微外科、AO内固定接连登场,走向快速辉煌和传播,接着新关节、新脊柱、运动医学从西方迅速传入播散,骨科的五大亚专科齐头并进。四十余年的发展,各种学组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唯有Ilizarov外固定技术多年深宫,1994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外固定学组后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4):345-348
先天性腓骨缺如(又称为先天性腓侧半肢畸形),是长骨骨缺如中最多见的类型,但仍属于罕见病之列,病因尚不清楚,临床上常见的是部分或全部腓骨缺如,并伴有胫骨、股骨、踝关节及足部畸形等,通过对其分型可以更好的了解畸形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随着人们对此病认识的不断提高,Ilizarov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外科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就先天性腓骨缺如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秦泗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0):829-831
断肢再生与残缺修复是数千年来人类追求的梦想,随着Ilizarov技术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催生出“肢体延长与重建”这门新的外科技术。其治疗方法以模仿自然为基础,遵循牛顿力学定律,应用杠杆原理,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世界外固定与骨重建大会于2012年9月5日~8日在巴西古都萨尔瓦多成功举办,巴西第11届ASAMI会议与本次会议同期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代表赴会,中国大陆有12名骨科医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地点设在位于大西洋沿岸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30岁为主,其中21~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的综合疗效,探讨该类型足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22例(30足)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1.5岁。均为踝关节以远感觉缺失。左侧2例2足,右侧2例2足,双侧18例26足。1足伴足底负重区溃疡,3足因既往足骨髓炎致足趾缺失。合并髋关节脱位3例,脊柱侧弯3例,膝关节畸形4例,?趾下垂畸形3例。二便正常控制5例,二便大部分控制10例,充溢性尿失禁6例,膀胱造瘘1例。X线片示椎板闭合不全位于L3~L5 8例,L5、S19例,L3~S3 5例。行踝关节融合12足,跟距关节融合10足;8足踝关节与跟距关节均明显松弛,行踝关节+跟距关节融合术。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18足,使用组合式外固定器8足,组合式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3足,Ilizarov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1足。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0个月,平均48.5个月。所有足踝畸形术后均得到有效矫正,中后足稳定,恢复跖行足,全足负重,溃疡愈合无复发。发生胫距关节空心螺钉断裂2例,空心钉断裂后骨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的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秦泗河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表进行评价,优15足,良9足,可6足,优良率80.0%。结论有限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可获得足踝关节的跖行静力稳定,风险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