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1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581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208篇
内科学   499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643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5693篇
预防医学   69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20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2篇
肿瘤学   2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908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920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966篇
  2008年   879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复杂的治疗期、漫长的康复期及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时容易产生对疾病或疾病进展的恐惧。恐惧疾病进展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从恐惧疾病进展的定义、测量工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开展相关护理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腰椎吻合棘病,又称吻合椎综合征和棘间骨关节病等。该病于1933年首次被提出,主要由腰椎相邻两棘突互相碰撞而引起,常导致慢性下腰部疼痛。该病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以致其临床漏诊或误诊率极高,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不同类型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多因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因此在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时,一定要结合风药的运用,驱除内外邪风,使气血归于平和,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瘙痒。肺主皮毛,皮肤瘙痒与肺也密切相关。另外,调畅患者情志,减缓其焦虑的心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7.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 ̄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附图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左动脉示意图肝固有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先后发出胃右动脉(直径0.25cm)和另外3个分支右支(直径0.20cm)、中支(直径0.25cm)、左支(直径0.40cm),经肝门左侧份入肝。其中左支还发出食管支。肠系膜上动脉于腹腔干下方0.50cm处起自的腹主动脉前壁,副肝…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肝病时由于肝脏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可出现内毒素血症(ETM)[1].这说明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的研究已获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医证型客观化方面的研究虽屡见于诸多刊物,但均较零散,故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2003-01~2006—07应用头皮冠状切口行颅颌面骨折修复重建、颌面部肿瘤切除与缺损修复、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矫正的221例中发生并发症的40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出现头皮麻木及感觉异常,9例有较宽切口瘢痕,6例出现脱发,4例发生颞窝凹陷,2例发生头皮下血肿,2例出现单侧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发生鼻眶区肥厚。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疤痕不明显,显露充分的优点,但对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类型,术中精细的解剖、神经血管的良好保护以及正确的缝合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孟宜良  范生尧 《四川医学》2002,23(6):641-643
近年来 ,对神经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寻找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的、能反应缺血脑损害范围及预后的生化标志物是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心愿 ,通过对脑梗死的血和脑脊液 (CSF)的研究 ,目前发现了一些神经生化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脑缺血的损害范围和预测预后 ,且发现一些生化标志物在早期优于 CT以及 MRI等形态学检查 ,它们主要包括一些蛋白质、酶、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神经肽。本文主要将这些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 蛋白质方面近来一些学者通过对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血和CSF检测发现血浆及 CSF中不仅髓鞘碱性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