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脊柱内镜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选择120例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0.2%罗哌卡因+0.2%利多卡因局麻),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0.1%罗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手术中镇痛效果,采用改良Bromage 评分评估术毕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统计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和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和用药量。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和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脊柱内镜手术,可以达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满足手术需要,又同时保留患者双下肢运动功能,即有“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现象,从而避免脊柱内镜下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unx2,Osterix及MMP-13蛋白及基因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织中的表达。方法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地塞米松20 mg/kg肌肉注射,1次/周,注射后,在跑步机上对动物进行训练。模型组根据训练时间分为3组(各10只):A组8周;B组10周;C组12周。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中基因及蛋白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骨小梁面积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大鼠Runx2,Osterix蛋白与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MMP-13蛋白与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Runx2,Osterix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股骨头组织,MMP-13高于正常股骨头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再注入牙膏状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11例17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小时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性肿瘤,能有效地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unx2,Osterix及MMP-13蛋白及基因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地塞米松20 mg/kg肌肉注射,1次/周,注射后,在跑步机上对动物进行训练。模型组根据训练时间分为3组(各10只):A组8周;B组10周;C组12周。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中基因及蛋白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骨小梁面积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大鼠Runx2,Osterix蛋白与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MMP-13蛋白与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Runx2,Osterix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股骨头组织,MMP-13高于正常股骨头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舌动脉、舌下神经与舌骨大角尖部进行解剖学测量,为经咽后间隙入路行上颈椎显露寻找相对安全显露区域. 方法 17具(33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颈部标本,以舌骨大角尖部(THB)为解剖学参照标志,观察并测量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舌动脉、舌下神经与舌骨大角尖部的距离及相对关系. 结果 距舌骨大角尖部后下方0.907±0.131 cm以内,舌骨大角尖部下方1.196±0.283 cm以上,特别是上述两点连线的内上方区域,是避免甲状腺上动脉、喉上动脉损伤的相对安全范围;距舌骨大角尖部后下方0.627±0.283 cm处的内上方区域,是避免喉上神经损伤的相对安全范围;舌骨大角尖部内上方0.864±0.268 cm处后下方的区域是避免舌动脉损伤的相对安全显露范围;舌骨大角尖部内上方1.426±0.263 cm处后下方区域是避免舌下神经损伤的相对安全范围. 结论 舌骨大角尖部(THB)后下方0.627±0.283 cm处内上方向,THB前内上方0.864±0.268 cm后下方之间的区域是咽后间隙入路行上颈椎显露的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因创伤小、操作简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然而,PVP术后椎体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包括手术椎体再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或再次塌陷)和非手术椎体的新骨折(相邻椎体和非相邻椎体骨折)。其中强化椎相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30具湿性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显露并以枢椎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为参照点标志。经该解剖标志作水平线,以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交界处连线的中点作纵垂线,以两线的交点偏外1~2mm处为进钉点。分别测量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进钉点与该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取上述进钉点,经枢椎双侧椎弓根以内倾角25°~30°、头倾角20°~25°共置入60枚螺钉,再行CT扫描观察钉道的完整性,测量置入螺钉的内倾角和头倾角,统计螺钉偏置率。结果:所有解剖参数及螺钉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据合并后计算总体平均数值。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为5.13±0.15mm,进钉点与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5.73±0.62mm、4.04±0.21mm、5.32±0.49mm和4.94±0.38mm。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分别为28.4°±3.1°和22.5°±2.9°。60枚螺钉中,共有4枚螺钉偏置进入横突孔或椎管,螺钉偏置率为6.7%(4/60);4枚螺钉过长穿破椎体前缘骨皮质。结论: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作为椎弓根置钉进钉点的参照点解剖标志是可行的,但因解剖差异仍存在螺钉误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曹奇  刘国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30-1131,1133
目的 观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52椎)合并DS的OVCF患者采用单侧PVP治疗.患者术前均行站立位X线片、CT、MRI 检查,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 activity scale,LAS)及侧凸、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9.6月,所有患者疼痛均缓解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具有止痛和稳定椎体、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合并DS的OVCF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具有正相关,高胆固醇血症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可导致骨密度下降,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是维持骨动态平衡主要的骨代谢细胞,而胆固醇对骨代谢细胞的功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综述胆固醇和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及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