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44-1948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应用MIS-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经皮单侧固定34例,双侧固定38例。观察两种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临床疗效(ODI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的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组少于双侧组[(116.34±34.53)min vs(148.65±42.92)min,P<0.05],术中出血量单侧组少于双侧组[(126.54±21.67)ml vs(153.36±38.24)ml,P<0.05];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25~30个月,平均28.5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术后2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2年融合率(94.73%)优于单纯固定组(76.57%)(P<0.05)。单侧组出现6例继发性脊柱侧弯,而双侧组仅1例发生脊柱侧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和双侧固定的微创TLIF都有着满意的临床疗效,单侧固定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从长期疗效看双侧固定要优于单侧固定。  相似文献   
2.
王卓  陈俊  郝杰  彭志财  付福建  陈吉  陈勇 《西部医学》2021,33(8):1111-1114,1120
目的 探讨去铁胺(DFO)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因此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HTH〗方法 对40只SD大鼠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0只,对照组10只,DFO 30 mg/Kg腹腔注射组(DFO 30组)10只以及100 mg/Kg腹腔注射组(DFO 100组)10只。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功能,脊髓病理学改变以及HIF-1α/VEGF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1周开始,DFO两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而术后2周开始,DFO 100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较对照组进一步明显改善,且DFO 100组改善程度优于DFO 30组(均P<0.05)。术后4周,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明显减少,内仅有少量HIF-1α/VEGF表达,而DFO 30组髓鞘残余面积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恢复,DFO 100组髓鞘残余面积明显高于DFO 30组(均P<0.05);DFO 30组HIF-1α/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FO 100组HIF-1α/VEGF表达量较DFO 30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 DFO通过调控HIF-1α/VEGF表达有效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大剂量DFO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脊髓损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水泥分布模式对I、II期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将8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Kümmell病患者分为A组(团块组)和B组(团块+嵌插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手术前与手术后、术后3月、6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变化。结果 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多于A组,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术后3月、6月、1年时B组VAS及ODI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PKP是治疗I、II期Kümmell病的有效方法,骨水泥分布模式是影响PKP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团块状+嵌插样骨水泥分布模式效果好于团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价PLIF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腰椎滑脱患者行PLIF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现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6月,所有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优良率89.2%。结论:PLIF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