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不同强度(0.8、1.6及3.2 mT)的50 Hz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干预后,检测MG63细胞的增值,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体内肺转移等指标。结果:经过磁场干预的实验组MG6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增殖能力下降,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弱,裸鼠体内肺转移形成时间晚,转移灶数目少。结论:低频电磁场能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 中修复软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 方法 免疫磁珠分离纯化新生大鼠前软骨干细胞(PSCs),分别采用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三维培养(实验组)和普通培养瓶平面培养(对照组),用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_3)诱导两组PSCs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利用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 测定其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过程中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collagen 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的情况. 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组细胞在诱导7、14 d后均有collagen Ⅱ和aggrecan表达,且RT-PCR检测结果表明KLD-12自组装肽凝胶组细胞的collagen 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GF-β_3诱导后的PSCs可向成软骨方向分化,诱导后的PSCs与KLD-12自组装肽凝胶复合有望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是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L5/S1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0岁(41.6±11.0岁);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症状,术前术后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评估腰骶段前凸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1例出现逆行性射精,1例患者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路手术时间为70~120min(90.0±27.5min),失血量为200~600ml(361.5±150.2ml);后路手术时间为50~70min(57.7±8.3min),失血量为50~200ml(106.9±56.9ml)。术后培养结果其中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未见细菌生长,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性病变。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16.6±7.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骨融合率100%,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平均7.8±0.7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术前4.4°±2.9°,末次随访时17.5°±2.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损伤后一系列进行性继发损害导致了神经元不可逆的结构改变。甲基强的松龙(MP)具有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不仅可以减轻脊髓水肿,而且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我们应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窗用药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用肱三头肌"舌"形瓣或鹰嘴"V"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按AO分型,其中C1型7例、C2型9例、C3型5例.结果 经平均10.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败的发生.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2%.结论 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可靠,可周期活动,是一种理想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比色观察celecoxib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浓度依赖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和TUNEL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其时间依赖性。结果:celecoxib分别以10、20、40、80μmol/L作用后,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荧光显微镜、电镜和TUNEL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核凝聚、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显示celecoxib40μmol/L作用24、48、7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elecoxib能抑制人MG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宾  游洪波  孙凯 《医药导报》2010,29(3):324-33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急性脊髓损伤在现代创伤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病情重,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研究及治疗亦有长足发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氧化药、免疫抑制药、神经节苷脂、钙通道拮抗药、神经生长因子等,针对不同病理环节的一系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笔者综合相关文献,对近几年来药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副反应,探讨其治疗措施。方法:通过临床查房及实验室检查,监测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73人次TACE术后围治疗期不良反应,分析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计数罕见及严重并发症例数。结果:发热、腹痛与消化道症状为TACE术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轻度肝功能损伤和白细胞增高。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及脏器栓塞少见,围手术期死亡率低。结论:TACE用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通过内科综合治疗多可好转。严重副反应个别发生,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0月对16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的患者进行术中肌电图监测,共18个节段,66枚椎弓根螺钉。椎管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时应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应用电刺激诱发肌电图监测。患者术后均行CT检查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患者在减压过程中无异常肌电反应,2例在置入椎间融合器后出现间断性自发肌电活动。23枚螺钉﹙34.8%﹚在置入开路锥的过程中,相应的监测肌肉引出至少1次有意义的肌电活动。3枚攻丝尾部检测<10mA,取出调整后重新置入。术后均无新的神经并发症。术后CT提示上述3个椎弓根皮质骨内侧破裂和1枚穿破外侧皮质骨。结论术中EMG监测在微创TLIF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长期卧床男性尿失禁患者接尿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管在长期卧床男性尿失禁患者中应用普遍,但长期留置尿管易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且需定期更换。容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成人型尿不湿在长期卧床男性尿失禁患者中也被广泛应用,但因不透气长期使用如更换不勤会导致阴囊皮肤皱褶处出现糜烂,甚至破溃;如果每次尿湿后即更换,则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成人型尿不湿价格不等,每张价格约为3~1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