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的医疗支付方式,会对居民就医意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卫生服务的效率和供给效果。该文通过调查,研究不同支付方式对患者就医的影响,指出电子支付的必要性,并结合该院实际,介绍了预付费电子支付系统架构、诊疗流程和实施效果,指出电子支付方式具有便利、安全、高效,易于被患者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医院在日益复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利用积累的医疗数据在信息化软硬件基础上。建立主题数据库、数据集成交换平台、全院综合医疗数据仓库并形成不断发展和改进的决策支持展现平台的过程,并以此对业务数据、医疗质量、经济运营等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提升业务技术、医疗质量以及服务口碑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多模式随访系统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年龄54 ~86岁,平均(69.32±11.54)岁.调查采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日常运动量、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史、脊柱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畸形程度等资料,并于骨折后4周采用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问卷(miniOQLQ)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mini-OQLQ评分为(32.16±10.98)分,较骨折前的(51.22±15.02)分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脊柱骨折畸形程度、骨折类型、骨折病史、绝经年限和年龄等;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日常活动量、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史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骨折前和骨折后4周患者的疾病症状、情感功能、躯体功能、日常活动和休闲社交五项mini-OQLQ评分分别为(10.32±3.61和7.13±2.61)、(11.68±2.63和8.31±4.12)、(10.13±3.54和5.69±3.32)、(9.54±4.66和5.48±4.02)和(9.75 ±3.67和5.55±3.39)分,可见患者与生活质量相关的5个维度评分均较骨折前下降明显(P<0.01).结论 脊柱骨折畸形程度、骨折类型和骨折史严重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日常运动量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扩展到青年人群的趋势[1]。2014年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日的调查显示,全世界50岁以上的女性有1/3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的男性有1/5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中国1.2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患者有8700万人,约占72.5%[2]。早期诊断防治是防止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方法,而骨密度或骨矿物质含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同时,响应国家卫计委正在推广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左右的工作目标[3],如何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简易、价廉、易普及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对于防控骨质疏松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减少手术室业务流程浪费环节,提升手术室运行效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同期对照设计,以2019年1~5月10个手术专科20个手术病种的60例患者为优化前组,以2020年1~5月相同专科和病种的60例患者为优化后组,基于价值流程图对优化前组的手术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测量,对各环节延误/等待时间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术前三方核对、术毕转运至PACU、连台手术入科3个环节为改善重点,分析各环节延误/等待的原因,针对原因制订及落实相关整改措施.结果 优化后组非增值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优化前组(P<0.01).结论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手术业务流程重组,可有效降低手术业务流程中的无效时间,提升手术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