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琼  刘向阳 《护理学杂志》2012,27(24):20-2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肠道及皮肤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9例大便失禁患者采取肛周保护及肠道管理策略,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3例患者能完全控制排便;治疗前后大便失禁的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强化基础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临床评分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患者的肛周皮肤,同时,采取肛周按摩、定时排便训练及加强肛周肌肉力量的生物反馈训练,有效改善了患者大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国产髋关节假体与国际品牌髋关节产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方法以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进行的国产髋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26例患者(26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本手术组医生所进行的国际品牌的26例髋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行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前平均(37.6±4.32)分,对照组术前平均(38.7±4.16)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7个月随访。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统计术后1周、4周、3个月、半年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后Harris平均分较术前明显提高(<0.05),两组间术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病例术后出现1例置换关节脱位,两组均无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感染、下肢不等长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实验组在近期疗效上能达到与对照组同样的满意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解除患侧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能早期恢复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半月板前体部损伤患者,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行关节镜下由外向内缝合术。结果50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按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5.2±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8.2±5.8)分(P〈0.05)。结论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对半月板前体部损伤行由外向内缝合术,损伤小,疗效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减少翻身次数稳定颈椎,减少呼吸困难发生率.方法 将56例颈椎外伤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平卧位压疮预防护理,对照组行常规翻身护理.观察2组的病情变化及压疮预防效果.结果 实验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压疮发生率均为零.结论 在颈椎外伤早期尽量减少翻身次数,可相对稳定病情,同时可以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O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按照AO/ASIF分类,C14例,C23例,C36例)行后路经鹰嘴截骨人路,骨折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或加1/3管型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练,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摄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1到3年,平均1年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用Cassebaum方法评价: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 AO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练,疗效优于其它内固定材料,可作为目前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首选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病人150例。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因素与发生P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病人中135例完成了随访,随访率(90. 0%)。平均随访时间为31. 2个月(25. 3~42. 5个月)。完成随访的135例病人中发生PFF的病人15例(11. 1%),未发生PFF的病人120例(88. 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假体类型(生物型)为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绘制的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显示高龄(area under curve,AUC 0. 82)、生物型假体(AUC 0. 80)对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结论高龄、假体类型(生物型)为髋关节术后PFF发生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给与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行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127例,根据固定节段不同分为短节段组(67例)、长节段组(35例)和伤椎节段组(25例);观察各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2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长节段组 > 伤椎节段组 > 短节段组(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节段组 > 伤椎节段组 > 长节段组(P<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恢复情况长节段组和伤椎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短节段组(P<0.01);3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情况。结论:短节段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长节段及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复位及确保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F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RF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对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椎间隙高度都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滑脱椎体复位率平均为79.6%,植骨融合率100%,临床优良率95.2%。结论RF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术器械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采用颈椎前路自锁钛板和后侧棘突钢丝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3例严重下颈椎脱位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8个月,全部植骨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一级以上改善。结论对严重下颈椎脱位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复位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