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不相容(ABO-I)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I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ABO-I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TKO/hCD55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I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有近百年历史,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髋膝终末期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卫生医保金基数增加以及关节外科技术的进步,近10年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量逐年呈指数式增长;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增长趋势必将延续。与欧美国家相比,虽然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起步晚,但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先进的围术期管理理念正在广泛传播应用,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步形成基于我国国情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体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关节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单位之一,关节置换手术量与手术难度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将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关节外科近10年的新成果、新进展为主线,从假体研发与设计、复杂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和智能骨科等方面展示关节外科领域的科技创新,凸显广大骨科医护人员服务人民和军队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正>夏科氏关节炎(Charcot arthropathy),又称作神经性关节炎,多数是由于糖尿病、脊髓空洞症、脊髓创伤、麻风病、慢性酒精中毒等因素,夏科氏关节炎常累及肩关节,导致骨质破坏,肩关节不稳和抬举功能障碍。造成肩关节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脊髓空洞症是导致肩关节夏科氏关节炎的常见原因[1],发生肩关节反复脱位,骨关节退变与破坏。 相似文献
4.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1],恢复下肢力线是行TKA的主要目标之一[2-3]。但当骨关节炎合并股骨或胫骨关节外畸形时,给TKA恢复下肢力线带来困难和挑战[4-5]。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此类手术的精准度及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6-8]。现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21年4月18日收治的1例Brainlab Knee3导航系统辅助下治疗关节外畸形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总结其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5.
柴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8):563-568
随着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及快速康复等理念的推广,个性化导板、计算机辅助导航、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压力衬垫、3D打印、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于关节置换术中,以期获得精准的假体位置、减少磨损,并尽可能改善关节功能和延长假体寿命。目前,在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领域,机器人辅助技术具有精准性、可重复性的优势,理论上能够解决传统关节置换术无法精准实现目标假体定位的痛点,然而其作为一种新技术,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占用空间、有学习曲线、可能出现故障、软件问题等不足,且其中长期随访未显示明显优势。关节外科医师应当对机器人辅助技术有深入的了解,衡量其优势与不足,而不是盲目追捧,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改进,研制符合中国医师习惯的国产化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理念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4例(84髋)行机器人辅助THA的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23~75岁,平均(56.3±12.7)岁。按解剖重建理念进行术前规划,术后对患者生物力学指标髋臼偏心距(AO)、股骨偏心距(FO)、联合偏心距(CO)、旋转中心高度、下肢长度差(LLD)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遗忘关节评分(FJS)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随访。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测量髋臼杯前倾角平均20.7°±2.3°,外展角平均41.1°±2.9°,其中3髋(3.6%)位于“Lewinnek安全区”外,81髋(96.4%)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术侧AO、FO、CO及旋转中心高度均得到比较好的重建,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较好地恢复了LL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偏股骨柄(127°颈干角)使用率为71.4%,高偏股骨柄与标准股骨柄(132°颈干角)均可以较好地重建FO,两组FO、FO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FO)、xFO与健侧FO的比值...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现代外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精准的假体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机器人辅助THA进入临床已近30年。有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THA在假体位置、下肢长度控制、并发症以及短期功能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因其操作技术复杂、手术时间延长、学习曲线陡峭、费用昂贵等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机器人可依据准确的数据进行操作、精准实施手术,但是其仍然是"死板"的,应由有一定临床资历的医师去掌握、实施机器人手术,才能着实为病人带来益处,但仍需长期、高质量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目前我国主流仍然使用进口机器人,未来应着手研制国产机器人,而软组织张力评估、柔性控制、微型化、非影像依赖是未来关节机器人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CS)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疼痛传递信号增强,导致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的一种特殊病理过程。它解释了非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疼痛相关症状,被认为是中枢敏化综合征(central sensitivity syndromes,CSS)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CS被证实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持续疼痛和不满意的重要危险因素。了解CS形成机制、正确识别并积极干预有助于减少TKA围术期并发症、改善病人术后功能、提高病人满意度。中枢敏化评价量表(central sensitization inventory,CSI)是一种无创、简便的评估方法,适用于临床诊疗。然而,我国膝关节炎人群使用CSI量表诊断CS的阳性率较国外文献报道明显偏低,可能与如下原因有关: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②翻译的对等性和准确性;③我国膝骨关节炎和TKA病人的文化程度偏低。因此,目前缺少成熟的汉化版CSI量表,需要进一步跨文化适应性等翻译学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一种可注射含钙骨基质(injectable calcium-containing bone matrix,ICBM),评价其骨修复效果,并分析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甘油和明胶作为赋型剂,与其制备的含钙骨基质(calcium-containing bone matrix,CBM)粉进行混合,得到ICBM;通过测定骨粉、赋型剂和ICBM的pH值、钙含量,以及赋型剂、ICBM的注射推力情况,对ICBM进行初步表征;通过体外L929细胞增殖实验对ICBM进行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价;在昆明小鼠和白化豚鼠体内分别植入ICBM评价其体内安全性;进一步用裸鼠进行体内骨诱导验证;最后采用兔股骨髁缺损模型进行体内骨缺损修复,评价ICBM的有效性。结果 骨粉pH值为6.51±0.32、钙含量为(26.24±1.25)%;赋型剂pH值为5.56±0.28,注射推注力为(1.23±0.16) N;ICBM pH值为6.44±0.47,钙含量为(5.32±0.73)%,注射推注力为(10.87±1.53) N。ICBM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为(104.25±3.39)%,细胞毒性为0级;ICBM未对昆明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经皮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处置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8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小切口辅助经皮跟腱缝合系统(micro incision percutaneous Achilles tendon suture system,MIPAS)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79例,其中男269例,女10例;右侧96例,左侧183例;年龄18~64(36.9±11.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0.5~7(2.7±0.9) d。收集记录术后18个月内切口相关情况、再断裂、腓肠神经损伤、静脉血栓、跟腱粘连、局部疼痛和踝关节僵硬,以及相应处置措施和并发症转归,总结分析原因和预防策略。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浅表及深部感染,未出现症状性跟腱粘连和踝关节僵硬。发生迟发性线结反应2例(0.7%),再断裂5例(1.8%),腓肠神经损伤3例(1.1%),穿刺点皮肤内陷21例(7.5%),症状性静脉血栓2例(0.7%),一过性内踝后方疼痛45例(16.1%)。经个体化处理,功能良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