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5):415-41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固定融合术相邻节段椎间孔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84例的影像资料。评价腰椎复位与融合情况,并对手术节段的上位相邻节段双侧椎间孔的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PLIF术后完全复位48例,复位程度100%;部分复位36例,复位程度平均为(47.12±12.84)%。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2.07±8.70)月。末次随访时,腰椎CT显示椎体间融合率100.00%,未发现椎间融合器沉降、移位,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需二次手术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上位相邻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左右两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上位相邻节段双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上位相邻节段双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均较术后1周时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的节段前凸角由术前的(14.01±7.20)°增加至术后的(17.7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恢复椎间隙高度可以恢复节段前凸角,增大手术节段上位相邻节段的椎间孔孔径及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单节段和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钢板切迹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影响。方法 构建完整的C2-T1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正常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使用零切迹或传统钢板融合系统的四种ACDF手术模型。记录并比较融合节段上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参数变化,包括活动度、终板和椎间盘内的应力、关节突关节的负荷等。结果 单节段融合术后,传统钢板模型的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参数比零切迹融合系统模型略增加;双节段融合固定后,两种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差值改变明显。在屈伸运动中,邻近节段两种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差异性最大。结论 钢板切迹会影响ACDF术后ASD发生,双节段的影响较单节段更明显,零切迹融合系统可能有助于预防ASD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麻下脊柱内镜减压治疗高龄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从背侧和腹侧减压受压神经根。术后症状改善采用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术中1例硬膜撕裂,术后出现随体位变化的疼痛不适感,3周后症状改善。12例侧凸腰椎冠状面Cobb角39.3°±6.8°。12例随访(19.4±3.4)月。下肢痛VAS评分从术前(6.5±1.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1.2±0.9)分(P=0.000)。ODI从术前(67.5±6.1)%,改善为末次随访(29.0±6.6)%(P=0.000)。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3.3%(10/12)。结论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处理需要考虑患者自身条件,局麻脊柱内镜下减压能够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中严重的损伤,通过细胞移植方式来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移植上,如许旺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这些细胞的移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轴突髓鞘的再生,细胞的移植也从单一细胞移植发展到多种细胞联合移植,联合移植较单一细胞移植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一些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因素,如环境和分子反应过程也有可能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化与精准化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18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15例接受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透视组),19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机器人组和透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透视时间最长、辐射剂量最大,机器人组透视时间最短、辐射剂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和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透视组术后3 d VAS评分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精度高、创伤小、辐射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满足适应证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术前肺功能状态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中心收治的AIS病人1 362例,其中重度AIS病人63例(主弯Cobb角≥100°)。比较重度AIS病人与轻中度AIS病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比率(FEV1R)、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肺活量比率(FVCR)以及最高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比较重度肺功能受限(FVCR≤60%)、中度肺功能受限(60%<FVCR<80%)、正常或轻度肺功能受限(FVCR≥80%)这三组病人的围手术期主要参数。比较术前不同肺功能受限程度的重度AIS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开胸手术、胸廓成形术是否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重度AIS病人与轻中度AIS病人相比,FEV1、FEV1R、FVC、FVCR及PEF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 362例AIS病人中,正常或轻度肺功能受限组774例,中度受限组450例,重度受限组138例,三组间比较,在Cobb角、输血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肺不张、血胸、气胸、低氧血症、再次机械通气等。1 362例AIS病人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是3.38%,而63例重度AIS病人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是14.29%,且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组(1.68%)、中度受限组(3.33%)和重度受限组(13.07%)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重度AIS病人中,重度肺功能受限的病人比正常或轻中度受限病人更容易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否开胸手术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胸廓成形术显著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OR=20.1,P<0.001)。结论 重度AIS病人的肺功能出现明显受限,同时术前肺功能重度受限的重度AIS病人术后则更容易出现各种肺部并发症,作为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行胸廓成形术的病人更易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不慎摔倒后怎会导致不全瘫,熊老伯一个月前在家中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当时感觉到双上肢麻木无力,双手肿胀,有明显刺痛,更严重的是伴有行走困难,但没有及时就诊。之后家人把熊老伯送到养生会所,经针灸、推拿、熏蒸治疗了半个月,熊老伯的症状没有丝毫缓解,每晚疼痛得难以入睡,完全无法正常生活。熊老伯的家人心急如焚四处求医,慕名来到我院就诊。我们经仔细体格检查后发现,熊老伯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4级,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为“颈椎过伸伤伴不全瘫,颈椎后纵初带骨化症,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多发右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肺功能不全”,需立即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7):217-219
本文总结1例颈椎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术后持续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患者全麻下行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术前加强病情监测,做好心理护理、颈部制动及常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高热护理、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压疮护理、消化道功能紊乱护理、并发症的预防、记录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做好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健康指导。该患者术后持续性高热,为中枢性高热,做好高热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感觉和肌力较术前有所恢复,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