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7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519篇
内科学   318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702篇
预防医学   66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15篇
中国医学   408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重建术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病人恢复情况及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传统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以及前臂皮瓣修复治疗者各22例,设为A、B、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血清SA、sIL-2R表达水平,同时记录各组患者口腔不良状况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一次皮瓣种植成活率为96.97%;B组患者外形修复、张口度、闭合情况、进食情况、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咬合功能等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P<0.001或P<0.05);且B组患者术后感觉优良率以及满意度高于A组和C组(P<0.05).术后1个月,B组下降程度优于A组和C组,A组下降程度由于C组(P<0.05).与C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感觉异常、反应迟钝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皮肤修复重建效果最佳,有利于降低供区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改善患者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ICU患者双上肢握力及髋关节屈曲拉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77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6.09±18.44)岁。收集患者一般病例资料(包括一般社会学资料,入住ICU后,出ICU前及出ICU时评价指标),测量其在入住ICU时和出ICU时双上肢握力及髋关节屈曲拉力。 结果患者入住ICU时及出ICU时,上肢握力分别为(22.14±10.91)kg、(23.22±12.01)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5);髋关节屈曲拉力分别为(9.99±6.23)kg、(11.14±7.8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01)。患者出ICU时,ADL评分较入住ICU时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01,P<0.001),患者营养不良比例、红细胞、血红蛋白较入住ICU时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7,t=5.208,t=2.688,P<0.05),其余化验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患者上肢握力与年龄(r=-0.540)、性别(r=-0.415)、婚姻状况(r=-0.512)、住ICU天数(r=-0.304)、机械通气天数(r=-0.246)、人工气道天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4),与ADL评分(r=0.316)呈显著正相关;髋关节屈曲拉力与性别(r=-0.452)、营养状态(r=-0.334)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ICU患者上肢握力及髋关节屈曲拉力呈现较低水平,随着疾病恢复逐渐增强。对于高龄、女性、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及已婚的患者在住ICU期间要更加关注其肌肉健康状态,患者住ICU期间要根据病情尽早拔除人工气道、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同时要加强患者的营养,为预防ICU患者肌肉衰减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西宁地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25日来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缺铁性贫血和潜在缺铁的患者,以及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体检者.在医院的实验室信息系统中采集铁蛋白、血清铁、HbA1c等实验室数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缺铁性贫血非糖尿病组(NDM-IDA组,63例)、潜在缺铁非糖尿病组(NDM-ID组,9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NDM-CON组,126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组(DM-IDA组,22例)、潜在缺铁糖尿病组(DM-ID组,34例)、糖尿病对照组(DM-CON组,44例).并对两类人群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人群中,NDM-IDA组和NDM-ID组的HbA1c水平均高于NDM-CON组(P<0.05).糖尿病人群中,DM-IDA组的HbA1c水平高于DM-CON组(P<0.05).结论 西宁地区的非糖尿病患者,在潜在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时HbA1c水平都会假性升高.西宁地区的糖尿病患者若患缺铁性贫血时,HbA1c水平会假性升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敏感检测策略,减少窗口期漏检。方法收集来自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省(自治区)的MSM人群专项调查样本,分别用中国现行的HIV抗体常规检测策略、新检测策略一、新检测策略二和新检测策略三进行检测,对常规策略与3种新策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23份调查样本中,常规策略[三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716份和25份;新策略一(四代ELISA+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676份和65份;新策略二(三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份、282份、10688份和25份;新策略三(四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不确定标本分别为13份、282份、10663份和65份。常规策略、新策略一至三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0.96%、90.96%、100%和95.16%,新策略二和新策略三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策略(P〈0.05),且新策略对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检测能力优于常规策略。结论针对MSM人群的HIV新检测策略,可以减少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漏检,应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样本量尽快在该人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香青兰中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脂代谢相关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s)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IP-2)的作用,探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抗MIRI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以洛-林二氏溶液为灌流液,通过停灌和复灌心脏建立MIRI模型,检测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dp/dt)/(+dp/dt)、冠脉流量(CF)、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LPAATβ和11β-HSD1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PTEN和SHIP-2活性。结果?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保护HR,降低LDH过量释放,升高LVEDP、LVDP和(-dp/dt)/(+dp/dt),恢复CF,降低心肌梗死面积。LPAATβ、11β-HSD1、PTEN、SHP-2等蛋白活性受木樨草素等的抑制。结论?木樨草素、山奈酚和木樨草苷具有通过抗脂代谢紊乱和抗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保护大鼠离体心脏M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孙雨葳  胡青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3022-3025
目的研究小儿健脾开胃合剂联合赖氨酸维B_(12)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赖氨酸维B_(12)颗粒,1~5岁,0.5袋/次,2次/d,6~12岁,1袋/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小儿健脾开胃合剂,10 mL/次,2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微量元素、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铁、钙和锌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铁、钙和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红蛋白(Hb)、血清淀粉酶(AMS)、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Hb、AMS、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健脾开胃合剂联合赖氨酸维B_(12)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贫血症状,调节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癫痫康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左乙拉西坦片,初始剂量5 mg/(kg·次),2次/d,之后每周增加10 mg/(kg·d),至25 mg/(kg·d)维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癫痫康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生活能力、智力水平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6%、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神发作频率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神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降低,而韦氏智力量表(WISC-R)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ISC-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S-100β、hs-CRP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康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学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因子(Fas/Apo-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9(IL-19)、白介素-10(IL-10)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60例高原COPD合并CCP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组)和稳定期57例患者(稳定组)血清Fas/Apo-1、TNF-α、IL-19、IL-10浓度;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与30例当地健康人(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患者血清Fas/Apo-1、TNF-α、IL-19浓度和PaCO2[分别为(46.89±6.18) pg/ml、(18.37±3.26) ng/ml、(285.52±38.71) pg/ml、(56.36±5.28) mmHg和(37.25±4.82) pg/ml、(13.34±2.5) ng/ml、(166.12±32.45) pg/ml、(43.05±4.43)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分别为(30.44 ±4.16) pg/ml、(9.26±2.01)ng/ml、(86.59±20.91)pg/ml],血清IL-10浓度、FEV1%pred、PaO2[分别为(37.29±6.88) pg/ml、(33.19 ±5.45)、(35.22±5.26) mmHg和(55.36±7.62) pg/ml、(51.33±5.27)、(47.63±5.50) mmHg]显著低于健康组[(30.67±2.91)mmHg、(65.68±7.06) pg/ml、(72.15±5.23)、(68.08±529) mmHg](均P<0.01),急性加重组与稳定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急性加重组血清Fas/Apo-1、TNF-α、IL-19与FEV1%pred、PaO2显著负相关(分别r=-0.525、-0.498、-0.603和-0.536、-0.528、-0.463,均P<0.01),与PaCO2显著正相关(分别r=0.533、0.562、0.498,均P<0.01);IL-10与FEV1%pred、PaO2显著正相关(分别r=0.476、0.563,均P<0.01),与PaCO2显著负相关(r=-0.525,P<0.01).结论 高原COPD合并CCP患者Fas/Apo-1和TNF-α表达上调介导细胞凋亡异常,Fas/Apo-1、TNF-α、IL-19和IL-10可能共同参与了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0.
高原地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ry,CCP)患者积极排痰,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提高高原COPD和CCP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高原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CCP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