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919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正VCS技术是以低频电流分析细胞体积(V),高频电磁探针检测细胞核及核质比特性(C),运用激光扫描细胞,提供细胞的颗粒信息~([1]),其独特的三维技术不仅用于白细胞分类,而且可以提供多项白细胞VCS相关参数。该参数在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在细菌感染~([2-3])、疟疾诊断~([4])以及急性白血病~([5])等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报道相对较少,况且其应用的参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淋巴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不同年龄段病理特征对比及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55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根据年龄分组:35岁组21例,≥35岁组34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HER2及术后化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症家族史、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术后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岁组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35岁组,35岁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35岁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是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上述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35岁组的局部复发风险明显高于≥35岁组。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年龄不会明显影响死亡风险(P0.05),术后放化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风险(P0.05),而术后化疗可明显降低死亡风险(P0.05)。结论 5年总生存率在不同年龄段无明显差异,35岁者术后局部复发风险高,保乳手术配合放化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58.
目的:探讨椎旁阻滞联合全麻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术中给予椎旁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仅给予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II(AngII)、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焦虑自我评分(SA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AngI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时SAS评分显著降低(P=0.000),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0.001);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短(P=0.002);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03),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比较两组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全麻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远处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及生存分析。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年至2015年共439例食管鳞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食管鳞癌远处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组变量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转移、骨+肺转移、肝+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好;骨转移、脑转移、骨+脑转移、骨+脑+肝+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手术情况、多器官转移情况与食管鳞癌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情况与多器官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鳞癌远处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伴远处转移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但年龄在60~69岁区间、接受手术治疗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仅单器官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中,骨转移、脑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合并多器官转移的患者中,骨+脑转移、骨+脑+肝+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反向添加疗法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病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Th1/Th2漂移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E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EM病灶切除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反向添加疗法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LH、AMH和腰椎BMD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升高,IL-4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向添加疗法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应用于EM病灶切除术后,可有效纠正机体生殖激素表达,减少骨量丢失,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纠正Th1/Th2漂移现象,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