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来评价治疗效果.PTA术后病变段血管残余狭窄<30%被认为技术成功;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被认为临床成功.结果 经同侧逆行PTA及支架植入术5例,共计6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3枚、3段髂动脉行VFA术;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及支架植入术10例,共计20支病变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5枚、股浅动脉支架5枚、10支股动脉行PTA术.髂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重复血管造影证实所有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随访2~2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臂指数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1).术后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患者分别有7、5和3例,所有患者均未施行截肢(趾)术,随访期间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状况,为中长期保肢提供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62.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有关,因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与富有磷脂的脑组织有亲和力,进人脑组织后使脑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作用脱节,脑细胞的能量产生受到抑制,致使脑组织受损.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的终末产物,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及排泄不完善,可导致胆红素增多造成黄疸.当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量超过白蛋白运载能力时,或血脑屏障不完善及受损时,则会进入脑内,产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3D-TOF-SPGR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三叉神经痛(TN)神经血管压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三叉神经痛患侧组23例(23侧神经)、正常对照组31例(39侧神经),利用SE-T1WI、FSE-T2WI、MR三维时间飞跃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MRA图像及MPR斜矢状位、冠状位重组图像,盲法观察3个方位图像,以判定三叉神经与局部微小血管的关系.结果 三叉神经痛患侧组23侧神经,19侧表现为神经血管压迫阳性,占82.6%;正常对照组39侧神经,11侧表现为阳性,占28.2%,TN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χ2=17.15,P<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MRA图像中,TN患者组阳性者微小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密切,有13侧表现为受压三叉神经不同程度弯曲、变形;正常对照组阳性者微小血管与三叉神经仅表现为横过、平行或密贴,相应三叉神经形态及信号均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3D-TOF-SPGR序列MRA对神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可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术前指导.  相似文献   
64.
应用血管造影C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大卫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101-1101,1104
肝脏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对>4cm者多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HAE的理论基础是肝动脉是肝血管瘤占绝对优势的供血血管.然而,近年来多位学者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本研究系应用血管造影CT及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  相似文献   
65.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