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7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大体检查、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情况。结果纳入的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性病变,呈结节状。镜下可见肿瘤内大小不等的实性巢状、梁状结构,被间质致密的纤维组织分割成小叶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质淡红染,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9例患者肿瘤均弥漫高表达CKAE1/AE3和CK5/6,不同程度表达CD5(弥漫表达或片状表达),8例患者表达CD117。5例患者肿瘤标本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随访9~91个月,仅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IT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预后较好。CD5和CD117可作为ITT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气溶胶的活度浓度,估算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吸入131I所致内照射剂量。方法 使用CF-1001BRL型便携式大容量空气采样器,采用碘盒收集山东省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的131I气溶胶,利用HPGe-γ能谱仪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中131I的活度浓度值,并估算医务人员的内照射剂量。结果 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3.64~2.94×103Bq/m3,控制区(病房、患者通道、分装间、远程操作给药室)131I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监督区,监督区131I的浓度最高的是医护通道,为2.62×102Bq/m3。核医学科医务人员两种职业待积有效剂量估算值为0.07~5.68 mSv,均未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结论 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仍存在不可忽视的131I气溶胶污染现象,应面向全国各地区核医学科开展内照射监测,探索更加合理的防护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基于PET/CT图像选定阈值与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图像所勾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靶区相关性因素。方法 入组NSCLC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18F-FDG PET/CT胸部定位扫描。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50%)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50%)。基于PET图像原发肿瘤标准摄取值(SUV)≥2.0、SUV最大值(SUVmax)的20%勾画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分别命名为IGTVPET2.0、IGTVPET20%。分析IGTVPET2.0、IGTVPET20%与GTV50%的体积比(VR2.0、VR20%)及适形指数(CI2.0、CI20%)与GTV50%最大横径、GTV50%体积大小、GTV头脚方向位移、GTV三维运动矢量及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VR2.0和GTV50%最大横径、GTV50%体积大小、GTV头脚方向位移、GTV三维运动矢量及SUVmax均无相关性(P>0.05);VR20%和GTV50%体积大小、GTV50%最大横径及SUVmax呈负相关(r=-0.663、-0.669、-0.752,P<0.05)。CI2.0和GTV50%体积大小、GTV50%最大横径呈正相关(r=0.613、0.483,P<0.05)。结论 3D PET图像是包含了多个呼吸周期的中位图像,未能包含肿瘤的全部运动信息,基于3D PET/CT图像所构建的靶区不能准确地代表NSCLC的IGTV。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以循证医学证据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baidu.com;www.google.com)的方法,收集关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个研究共1041例病人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评估。结果:与对照相比,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0.04),但二者在术后胰瘘发生率(P=0.13)、围手术期病死率(P=0.69)、住院天数(P=0.52)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能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缩短住院天数。由于纳入的样本存在选择偏倚、发表偏倚及测量偏倚的可能性,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最终结论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6.
内乳区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也:是乳腺癌淋巴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注射技术的出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显像率显著提高,经肋间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最小的风险评估内乳区淋巴结状况,并进一步完善乳腺癌的淋巴结分期.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为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7.
放射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涉及与免疫系统间的复杂效应机制,并可能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结果。然而,放疗联合ICI协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鉴于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加,需要关注放疗和ICI联合研究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8.
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脾脏受累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6月~2002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34例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的超声特征大致分为四种类型:①均匀性脾肿大。②非均匀性筛孔状回声。③多发性脾脏低回声结节。④孤立性不均质结节。结论 B型超声对恶性淋巴瘤脾脏受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行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或电切术的163例患者,其中85例行激光切除术(激光组),电切组7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1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激光组与电切组手术时间[(24.2±2.4)min vs.(29.7±2.4)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83±0.96)d vs.(3.19±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19.5±3.7)mL vs.(26.5±2.3)mL]低于电切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术后3年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激光切除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镜下膀胱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的替代术式,并且激光切除术可获取完整的术后病理组织,对于判断预后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