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4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是搞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网络,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丹东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将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纳入“两网建设”的调研,探索建立覆盖至村级卫生院(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体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的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为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手术后第1周开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2周1次,共8次,再以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A组患者复发率0,B组为21.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少于B组,局部不良反应中发生尿频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血尿、膀胱疼痛和膀胱炎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论 THP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模拟剂,开水冲服,1~2岁1袋/次,3次/d;3~5岁1袋/次,4次/d。试验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痊愈天数、完全退热时间、咳嗽、咯痰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用药后,试验组临床痊愈中位时间为4.00 d,对照组为7.00 d;试验组完全退热中位时间为3.00 d,对照组为4.00 d;试验组咳嗽缓解中位时间为6.00 d,对照组为7.00 d;试验组咯痰缓解中位时间为4.00 d,对照组为5.00 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24%,对照组为8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在缩短病程、改善患儿症状方面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性较好,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儿科推广。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分析凤城市鼠种构成、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夹夜法,诱饵为花生米。结果共捕获鼠种7种,鼠种构成中,村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9.65%;村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82.05%。村内鼠密度6.19%,村外5.60%,总鼠密度5.88%。结论凤城地区的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和春秋季节鼠密度及带毒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高危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85例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在入院1—2d内(126例,早期介入组)或3.14d(59例,延迟介入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直接置入支架等。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心绞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PCI后30d及6个月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介入组手术成功率与延迟介入组相似,分别为97.9%和95.6%(P〉0.05),但入院至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9±1.1)d和(6.0±3.6)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7±4.3)d和(14.2±6.6)d(P〈0.05);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30d随访期间早期介入组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延迟介入组明显减少,二者分别为2.6%和13.6%(P〈0.01)。结论非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大多数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为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1.51%,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