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高危者术后放疗预防瘢痕疙瘩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价我科收治的24例有瘢痕疙瘩病史者,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给予电子线照射,照射中位总剂量15Gy(范围10~20Gy),分2~10次照射。RTOG评分标准记录照射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9.5个月(范围24~94个月),无1例发生瘢痕疙瘩;1例出现短暂性皮肤红斑;无晚期并发症。结论瘢痕疙瘩高危者手术后电子线照射可有效预防瘢痕疙瘩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损伤情况。方法:42例局限期SCLC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常规分割,单次剂量2Gy,每周5次,中位总剂量58Gy。化疗采用卡铂或顺铂+VP 16为主的方案,4-6个周期。中位随访32个月。结果:全组患者CR为35.7%(15/42),PR为57.1%(24/42),SD为7.1%(3/42),有效率为92.8%。1年总生存率(OS)为75.8%,2年为37.5%,3年为21.5%,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2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为4.8%(2/42),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为7.1%(3/42),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11.9%(5/42),2级血液学毒性为11.9%(5/42)。结论:化疗联合IMRT用于局限期SCLC治疗,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2年生存率,放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损伤情况。方法:42例局限期SCLC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常规分割,单次剂量2Gy,每周5次,中位总剂量58Gy。化疗采用卡铂或顺铂+VP 16为主的方案,4-6个周期。中位随访32个月。结果:全组患者CR为35.7%(15/42),PR为57.1%(24/42),SD为7.1%(3/42),有效率为92.8%。1年总生存率(OS)为75.8%,2年为37.5%,3年为21.5%,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2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为4.8%(2/42),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为7.1%(3/42),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11.9%(5/42),2级血液学毒性为11.9%(5/42)。结论:化疗联合IMRT用于局限期SCLC治疗,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2年生存率,放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保乳手术加术后全乳腺放疗(whole breast irradiation, WBI)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 但是传统的WBI照射范围大, 疗程长。近年来, 缩小照射范围、缩短总疗程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 APBI)作为保乳术后WBI的替代治疗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APBI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术中放疗、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三种。术中放疗为保乳手术中给予一次性照射, 照射范围准确, 但是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外照射由专业的放疗科医师和物理师执行, 相对容易实现, 而且可以通过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剂量均匀分布。近距离治疗目前常用的有组织间插植和mammosite球囊治疗, mammosite设备技术简单、实施容易, 目前应用较广泛。然而, 由于APBI技术应用时间尚短、临床随访数据有限, 应用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以及合理的计划, 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丁胱磺酰亚胺(BSO)作用下对食管癌T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建立MnSOD过量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TE-1 Mm)及空载体细胞(TE-1Mn)。RT-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MnSOD过量表达对细胞增殖、凋亡、放射增敏、活性氧荧光强度及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建立了稳定过量表达MnSOD的TE-1细胞系。TE-1 Mm细胞平皿克隆集落形成能力、活性氧荧光强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生长抑制率、放射增敏比及MnSOD蛋白表达相对量明显增加,与TE-1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SOD过量表达与BSO通过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下调细胞内活性氧浓度提高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螺旋断层放疗过程中腮腺位置、体积变化对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12例头颈部肿瘤根治性放疗患者,每次治疗前行MVCT图像配准,选择每周第1天MVCT图像,应用TomoTherapy系统自带软件和MIM系统,计算腮腺体积、位置变化和实际照射剂量.结果 与初始计划相比,放疗结束时左、右两侧腮腺体积分别缩小29.06%和31.78%(Z=6.77、3.06,P<0.05),腮腺质心距离体中线距离分别缩小6.72%和6.19%(t=5.14、5.80,P<0.05).治疗过程中左侧腮腺V26、平均剂量分别增加37.74%、25.08%(Z=-6.03、-5.31,P<0.05),右侧腮腺V26、平均剂量分别增加30.45%、19.33%(Z=-5.43、-3.26,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腮腺实际受照剂量较初始计划明显升高,剂量升高与腮腺向体中线位移密切相关,与腮腺体积缩小无明显相关性.适时重新制定放疗计划或行自适应放疗,可减少腮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及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1995年5月-2010年10月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的47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PTV 40~50 Gy/20~25 F或PTV 40 Gy/20 F),脑转移灶(pGTV)同步加量至60 Gy/20 F(或后补量至60 Gy/30 F),每周放疗5次。部分颅内复发患者再行立体定向放疗10~24 Gy/1~3 F。放疗结束1~3个月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观察远期不良反应。结果 47例均完成放疗计划,其中CR 5例(10.6%)、PR 26例(55.3%)、SD 13例(27.7%)、PD 3例(6.4%),总有效率(CR+PR)66.0%,临床获益率(CR+PR+SD)93.6%。1、2、3年放疗生存率分别为53.2%(25例)、25.5%(12例)、2.1%(1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脑水肿、脱发、急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皮肤反应、乏力、轻度骨髓抑制,2例(4.3%)出现Ⅲ~Ⅳ级神经系统晚期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生存期与KP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放疗生存期与KPS、临床分期、脑转移个数(〈3或≥3)、颅内转移灶进展相关。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能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全脑照射40 Gy/20 F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一般情况越好、临床分期越早、脑转移瘤个数越少、颅内病变进展越晚,生存期越长。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有术后病理组织标本的患者118例,其中Ⅰ期26例,Ⅱ期33例,Ⅲ期50例,Ⅳ期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病例的组织标本的VEGF表达情况,分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8例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是56.8%,Ⅰ~Ⅳ期的表达率分别为53.8%、36.4%、68.0%和77.8%,不同TNM分期之间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N0、N1、N2患者的VEGF表达表达率分别为44.0%、64.8%、7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其他临床和病理因素(T分期、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癌结节、神经血管浸润、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结论VEGF在直肠癌中表达率较高,而且在晚期患者中表达率高于早期,淋巴结阳性患者表达率高于阴性患者。提示VEGF是疾病进展的标志,可作为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用剂量学方法比较三维适形(3D-CRT)和简化调强放疗(sIMRT)技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放疗的10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每例患者进行3D-CRT和sIMRT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0 Gy(2 Gy/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 Pinnacle3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或迭加算法对两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和适形性,以及危及正常组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 3D-CRT与sIMRT放疗计划的等剂量线和DVH相近,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略优于3D-CRT计划,sIMRT放疗计划中肺的平均剂量、V5、V10、V20别比3D-CRT降低14.81%、17.88%、19.15%、27.78%,而食管、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 对于NSCLC,sIMRT放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3D-CRT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局部复发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采用超常规大分割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直肠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照射复发肿瘤区,肿瘤中位剂量63.4 Gy(61.6~64.4 Gy),2.2~2.3 Gy/次,5次/周;13例进行盆腔淋巴结预防照射采用同步补量IMRT技术,剂量45~50.4 Gy,1.8~2.0 Gy/次。全部患者均接受同步化疗,每天口服卡培他滨1 650 mg/m2,连续5 d/周。分析局部控制率(LC)、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局部进展(PD)分别为23.1%、38.5%、32.7%和5.8%。既往盆腔放疗与未放疗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37.1%和71.1%(χ2=5.40,P<0.05); 单一区域复发疗效优于两个及以上区域复发者,有效率分别为81.8%和46.7%(χ2=6.63,P<0.05)。早期严重不良反应包括:3级皮肤反应19例(36.5%),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例(1.9%)。4例患者晚期发生重度吻合口狭窄行横结肠造瘘。5年LC和OS分别为49.1%和23.1%。结论 局部复发直肠癌单纯局部大分割高剂量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是可行的,早晚期不良反应可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长期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